2018年6月26日,第32届全国荷花展在贵港园博园盛大开幕,宝珠观音、国庆红、蜀女、普贤、大足红莲、山城灯海、太空飞天、太空红旗、笛女、足翠、足韵等珍品荷花喜迎八方贵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诗里描述的荷塘景致在荷城贵港便能欣赏到,贵港自古以来处处是荷花,当地人爱荷、种荷,更擅长以荷做药、做茶、做食,藕粉就是取当地有名的红莲藕制作而成,清润可口、丝滑鲜甜、营养丰富。2022年,贵港藕粉制作技艺被列为第八批贵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贵港古称贵县,也号称“千塘之城”,作为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自古以来,以塘养荷,为莲藕提供了天然的地理优势。截至2022年7月,全世界共有1300多种荷花,贵港辖区就有800多种,还有200多种睡莲,成为长江以南种植荷花品种最多的城市,其中贵港大红莲更是当地特有的品种,其藕也是制作贵港藕粉的优质原材料。1979年,贵港市在罗泊湾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有已经碳化的莲子,以及有荷莲图案的瓦当。民国二十三年《贵县志》记载:“东湖一名东井,又名路云塘,俗称大塘,在县东一里与莲塘隔桥相望,湖广约四里,水木明瑟,风景幽静,夏时游者云集,不独为邑名胜,在西江上游亦推此湖为最巨。”可见,当时东湖作为荷花生长最为繁茂之地,风景优美,享誉各地。有荷便有藕,藕一年两季采收,以秋冬产的藕作为原料的藕粉最佳。贵港市覃塘区是当地莲藕的主要生产基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种植历史。2014年“覃塘莲藕”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并登记保护。
贵港百姓研究出藕丝饼、肉末藕粉酿豆腐包、凉拌莲藕、油炸藕夹、桂花糯米藕等美食,也研究出家家户户都喜爱的地方传统美食贵港藕粉。清代光绪年间《贵县志》记载:“藕四时不绝,冬季者佳,藕粉惟附城各塘产性最清润……荷花即莲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蕖,有红白二色。白者花少,种以长藕。红者花多,少成藕。附城池塘皆植白莲,或植建莲。藕四时不绝,冬季者佳。藕粉惟附城各塘产性最清润,不多得,商人每以蕨粉冒称。”民国时期《贵县志》也记载了:“城厢制造藕粉最为著名……南厢黄澄波改良罐头藕粉,尤为精美。其制法先以磨钵研藕为浆,曝干即成粉。藕百斤约可制粉十斤。县属年产藕粉共约八千斤以上。”对贵港藕粉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细致介绍藕粉的制作工艺和产量以及在包装上的用心,说明当时藕粉生产制作行业已经成熟。
对藕粉的制作方法,历史资料也有过记载,比如“取藕磨于砂盆,使之碎烂,然后以水冲洗,以布袋滤过,使将渣滓除去,余下之幼细粉粒,令其沉淀,将水注去,留下盆底之粉块,取出晒干即成。每制粉一盆,约须时三日,可完全制成”“先将好藕括去皮,复研磨成粉,去了粗渣,将细粉放于钵内,以净清水漂七昼夜,晒干而成。”等。贵港藕粉也是采用传统纯手工制作方法,必须采用当地特有的红莲藕作为原材料,在当天进行打磨,以保证藕质。先将莲藕去泥洗净,刮皮去节,取粗的中段,放入水缸中洗净捞起,置于竹簸箕上晾干。使用磨钵磨浆是贵港藕粉的独有制作法,在陶质磨钵内侧带有齿的壁上研藕为浆,藕浆磨得越细,出粉率就越高,口感也越为细腻。再将藕浆渣装入布袋,浸入水缸用力洗擦,分离杂质,使细藕浆渗出。藕浆静沉至分成二层后将上层黄浆水瓢去,取下层湿藕粉于清水缸中再澄一次。次日将表层黄浆水瓢除,得出稍干凝的藕粉,在竹筛中晒干即得藕粉成品。该技艺天然无添加,保证了藕粉原有本质。
据贵港市档案馆馆藏的民国贵县政府档案记载: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贵港商会选送的红莲藕粉参加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其中两罐来自蔡永聚,两罐来自正悦号(蔡永聚和正悦号都是当时贵县城区出品藕粉的商号)。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西北镇公所选送当时榕北街知觉药店生产的藕粉参加农产品展览。现在,藕粉作为贵港的重要产业,2022年参加了全国大型采购商广西行贵港站(平南)暨产销对接大会,近年来也多次作为贵港特产赴全国各地参加展销大会,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