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芭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者隘
醉美壮乡
癸卯重阳吟
中秋国庆节抒怀
中国农民 丰收节感吟
《甜乡》创刊 三十年感怀
瑶山里的老铁木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瑶山里的老铁木

□ 罗里宁(瑶族)
 

这棵老铁木,长在叫桑的一座大石山上,很老很老。原本我以为成材的铁木,已经在田东县作登瑶族乡的山里绝迹了,没想到在这座山上,还能看到那么老的一棵铁木。

它粗壮、挺直,没有旁枝,枝叶在树干顶上抻出,看上去就像一位守山的瑶族老汉。据山上老人讲,它立在那儿,至少已经有三百年了。

叫桑是个瑶族村屯,可“叫桑”这个字音,却是从壮话话音而来,因为翻过一座山,那边就有个壮族村屯,两个村屯距离不远,话音不免会有点互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叫桑”在壮话里,意思是“高高的山坳”,在这个高高的山坳上,立着一棵老铁木,真是叫人惊奇。这地方并不是铁木的主产区,它硬是在瑶山上扎下根,说明它生命力的强大。

铁木呈淡黄灰色,有光泽,带着清雅的香气,可用作家具及建筑材料。它坚硬、耐用、不易开裂,瑶家人最爱用它做砧板,砍起菜“铿铿铿”地响,它那如铁的声音,大概就是它“铁”字头的由来吧。

我家里那块铁木砧板,是父亲从老家山上要回来的。父亲很爱惜那块砧板,先用盐水浸泡,再把食用油涂在砧板上,晾干以后才能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时常用手抚摸它,用抹布擦拭它。父亲对我们说,铁木长到可以用作砧板很不容易,要经过近百年的考验,不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风雨过后,它总是挺直腰杆,不低头,不弯腰,就是做了砧板,也还是那么坚硬,那么受用,我们要好好爱护它。

铁木和香椿,是瑶山的两件宝,它们都是做家具的上好木料。香椿相对要多一些,铁木相对要少一点,这是因为香椿多生长在山上低洼带点泥土的地方,可以长成小片树林,铁木则长在山腰的石缝里,一棵一棵地长,独自经受风雨,生长周期会更长。

瑶山自然环境恶劣,过去瑶家人仅靠种点玉米填肚子,养点山羊换油盐。羊吃百草,所过之处,什么都吃,让它们的口水沾染过的草木叶子,就不易再生长,这对瑶山的植被造成极大的伤害。对植被的伤害,还来自人为的砍伐,瑶家人做饭,烧的就是从山上砍回来的柴火。山羊的啃噬,加上人们无节制的砍伐,这山如何经得起折腾,早就被弄得光秃秃的了,一般的草木不用说,就是铁木和香椿,也所剩无几。

这种状况,当然不能再持续下去。瑶山的自然条件大体上分为十分恶劣和不十分恶劣两种。不十分恶劣的,就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把保护青山作为切入点,搞绿色开发,山羊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做饭的柴火大部分改草木为煤气。山里人家,部分易地搬迁,部分外出打工。十分恶劣的,就进行整体易地搬迁,搬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恢复瑶山原来的面貌。

山上立着的那棵老铁木,那棵经历了三百年风雨的老铁木,是什么原因让它历经三百年而不被砍伐呢?带着好奇,我问一位守山的老汉:“过去乱砍乱伐那么严重,那棵老铁木是怎么保存下来的?”老汉说:“这是一棵种树,已经很老了,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大家都把它当山神供着呢,没人敢动它。”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