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芭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者隘
醉美壮乡
癸卯重阳吟
中秋国庆节抒怀
中国农民 丰收节感吟
《甜乡》创刊 三十年感怀
瑶山里的老铁木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者隘

苏允
 

那年我六岁,第一次长久地来到父母身边。我以为父母待在城里,后来才知道,父母带着哥哥姐姐待的地方,其实也是一个乡——隆林者隘乡。父亲工作的水电站,位于者隘乡政府旁边,距离街上不过几步路。街上有供销社、招待所、集市,看起来有点像城里的样子。

父亲是水电站的司机,每天接送同事,晚上才能回家。母亲在电站宿舍区的一间旧房子里磨豆腐,她每天四点起床磨豆腐,七点多才挑上豆腐到者隘乡街上卖。平时她一天卖一担,圩日要卖三担。晚上,她在昏暗的房间挑豆子,我便在旁边陪着,有时会待到深夜十二点。

环绕水电站的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河边是稻田,河水很清澈。靠近乡政府的河滩很宽,有很多孩子在河滩玩耍。有一天周六,父亲开车去了县城,母亲还在街上卖豆腐。我猫着腰,悄悄靠近河滩。走近之后,河滩更美,上边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有红的、白的、橙的,能当彩色画笔。我踩在滑溜溜的石子上,捡起细长的石头当画笔,在扁平的宽石头上画些花鸟鱼虫。旁边的孩子在水里扑腾,有的躺在汽车轮胎上,晒着光溜溜的黑肚皮。

我没了画画的心思,脱鞋踩进凉爽的水里。水一点点没过脚面、小腿,差不多到大腿时,我才想到父母叮嘱过的“不要下水游泳”的话,记起自己并不会游泳,但偏偏这时,我想着水不深,下去泡一泡就出来,于是慢慢地进入水里,谁知踩下去竟没有底,幽绿的水一下没过头顶。我惊慌地手脚并用,四处想抓住什么能救命的东西,但我越抓,沉得越深。水灌进我的嘴里,我绝望地睁开眼睛,感觉自己快要死掉了。

我是见过死人的,就在老家的河边。那人被衣服盖住脸,露出瘦长的手和脚。手脚被水泡白了,皱巴巴的纹路,看起来有些吓人。人们围在身边,人群中传来呜呜的声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几年过去,有关这件事的记忆,像太阳下的水渍,慢慢变浅变淡,最后消失不见了,但在我沉入水中的那一刻,我又想起了那个人,想着自己可能会躺在地上,父母趴在我身上痛哭……于是我很快后悔了,不该不听父母的话,偷偷跑到河里游泳。就在这危急关头,一双和我一样大小的手出现了。那双手环住我的腰,使劲把我往河滩拽。我没有挣扎,身体软绵绵的,任凭手拖着我。在拽的过程中,我听到手的主人在喘气,听起来很费劲。过了一会,我终于被拽到了河滩上。

我瘫坐在河边,惊恐地哆嗦着,用乌青的双手环抱着双腿。我感受到阳光的温热了,它从头顶慢慢落在脊背、双手、脚趾,凝固的血液也变热了。我竟然还活着,我不知是激动还是难过,莫名地扯着嗓子大哭起来。

这时,我看到了同班同学小美,她全身湿透,嘴唇乌青,头发还淌着水。她看起来累极了,目光却十分柔和。多年来,我一直记得这个目光,它让我在极度绝望时,获得了一丝温暖和勇气。我没有问小美,到底是不是她救的我,但从那天起,我开始仔细观察小美。小美不高不矮,喜欢穿一条浅色斜襟棉布衫裤,看起来有些瘦弱。她喜欢安静,下课后就趴在桌子上,手里玩着铅笔和橡皮,偶尔还会哼一些调子。调子婉转空灵,但我听不懂。后来,我听到隆林南盘江调壮族山歌时,便想起了小美的调子。

小美放学回家,要经过者隘街,我放学也要去者隘街,看母亲是否卖完了豆腐。有一天,母亲的豆腐还剩一些,我便切了一块放在小美手里,给她当零食吃。母亲做的豆腐,有股浓浓的黄豆香味,非常好吃。小美起初愣了一下,然后咬了一口,一脸笑容地看着我。我学着大人碰酒杯的模样,用手上的豆腐碰了碰她手上的豆腐。这一碰,我们成了要好的朋友。

我喜欢和小美逛街,这里的街天很热闹,三百多米长的街道,挤满了赶街的人。大家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像赴一场盛会。偏苗阿姨穿的裙子裙摆宽宽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晃,让人看得痴迷。壮族阿姨的衣服也很别致,小美说,衣服是蜡染的,要花好长时间才能做出一件。

街上卖的东西很多,有衣服、米花、炸糕,我和小美钻进人群中,看着稀奇古怪的商品。有钱时,我们会买点麦芽糖,没钱时,就走走看看,闻闻味道,但那天,我在一个小摊前停住了脚步。摊上卖的是糍粑,两头尖尖的,中间是椭圆,像一艘小船。卖糍粑的是位老奶奶,她身前有一个小铁锅,锅里煎着糍粑,浓郁的焦香味馋得我直流口水。小美拉着我的手说,别看了,到时候去我家做,我家经常做糍粑。可我的脚像钉在地上一样,小美怎么也拉不动,她不好意思地跟老奶奶说了几句话,我哪里有心思听她们在讲什么,眼里全是滋滋响的糍粑。老奶奶看着我的馋样,脸上的皱纹里含着笑,用芭蕉叶包了一个送给我,也包了一个给小美。我有些害羞,但手却不受控制地接了过来。我咬了口焦黄的糍粑,里边是饭豆泥和葱花,软软糯糯的,嘴里全是咸鲜的味道。我一连几口,就把糍粑吃完了。阿美看我的样子还没吃够,就把手上还没吃的糍粑也递给我。我一连吃了两个糍粑,才抹着肚子离开。

后来,小美家做糍粑时,真的叫我去了。那天是星期六,我穿过者隘街往小美家走。小美的家,距离村口的大榕树不远,我到的时候,小美的叔叔伯伯婶婶,正在大榕树下蒸糯米。蒸糯米的锅很大,下边的柴火很旺,浓白的烟雾带着糯米的清香,向四处飘散。

我从小喜欢吃糯米,闻到糯米的香味,肚子里的馋虫又不安分起来。小美看到我,欢喜地迎上来,往我手心里塞了个糯米团子,说,你再等一会,马上要开始舂糍粑了。

小美的妈妈和婶婶们身穿壮族衮服,深黑的衣服和裙子闪着黝黑的光,袖子和衣领边上是绿色、蓝色、黄色的线条,花状的盘扣,从脖颈下边,一条河一样,蜿蜒到腰间。她们有说有笑地摘来芭蕉叶,一张张铺在大筛子里。

糯米蒸熟了,小美的爸爸和叔叔起锅,将糯米饭放在一旁晾一会,再倒进石臼里。叔叔和婶婶拿起木棍,使劲往石臼里舂,舂的过程中,他们唱着欢快的山歌:亲爱的友啊友/走进田园见稻谷啊/七月稻子刚变黄咯/亲爱的友啊友/八月稻子黄又黄啊/九月稻黄满田野哎/亲爱的友啊友/我们下田又下地咯/秋收稻谷满粮仓啊……

歌声像山上的泉水和鸟鸣,清脆空灵,一点点浸入我的心头。小美高兴地拉着我,在石臼边,伴着山歌声跑跑跳跳,其他的孩子也跑过来,我们围成了一个圈,像后来我长大以后,参加彝族火把节那样,围着火红的篝火跳舞。我们在嘹亮空灵的山歌声中,跑累了叫累了,糯米也就舂好了。小美的妈妈和婶婶们,把香喷喷的饭豆泥和花生泥,包进糍粑里,再揉成一个个小船。小美妈妈递给我一个,还是热乎乎的,吃得嘴角全是花生浆。回家时,小美的妈妈还送了十来个糍粑给我,让我回家吃。往后的日子,只要我去小美家,妈妈一定让我带上豆腐。走动多了,两家就像亲戚一般。

可惜的是,我在者隘仅仅读了一年的小学便转校了。离开者隘多年,我总会想起小美,想起那段在者隘生活的人和事。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