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申报的京族医药入选传统医药名录。
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兴市江平镇的公式 尾、巫头、山心等三个小岛上。
一本专著:京族医药 填补空白
京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积累、总结了宝贵的医疗经验,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医药体系。2011年,受防城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对民间中医药、壮瑶京医药进行挖掘与整理,共收集文献古籍、手抄本10多本,单方、验方、秘方300多首,特色诊疗技法16种及常用中草药和海洋药物300多种等,编辑出版了《京族医药》专著,填补了京族医药历史记载的空白。
一个理论:天人合一 六脏六腑
京医认为天地为万物之灵,天地灵气与个体灵气和则兴,不和(足余或欠足)则衰。京医吸取中医阴阳理论,将临床表现分为阳证和阴证,认为人体是由六脏六腑组成,六脏为神、心、肺、肝、肾、脾,六腑为脑髓、胆、胃、肠、膀胱、精胞(宫)。其诊疗方法也主要通过望闻问切来搜集病情信息,治疗多是采用草药内服加外用的方式,还有很多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针刺、艾灸、刮痧、放血、挑治等。
一支队伍:传承发展 后继有人
京族医药传承研究室逐渐培养了一批以骨科、儿科、推拿科、康复科和制剂室等部门人员为主的专业人才。京族民间医生冯满洲,得到祖传师授,对多种疾病有独特的疗法。村医吴伟清,从小研习“京医”,沿用京医的传统疗法,并融入各民族疗法和中医知识,形成京医特色疗法,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
一批成果:挖掘整理 硕果累累
经过不懈努力,京族医药的传承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研究室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广西科技厅重大项目、自治区中医药科技专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课题等。其中《京族医药》先后获得防城港市社会科学著作类成果二等奖。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著作奖一等奖。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将继续、弘扬京族医药文化,深入挖掘整理京族医药古籍、秘方、验方及民间技法,向京族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方向发展,为更多百姓的健康服务。
(孔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