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乡村振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当好基层群众的“解忧人”
鹿寨守住耕地红线 力促重大项目落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0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好基层群众的“解忧人”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卢华祥
□ 龙殿方 文/ 秦 锋 图
▲卢华祥到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卢华祥(右一)组织双方当事人到争议地块进行现场调处化解。
 

乡村善治,人才是重要支撑。近日,小长安司法所所长、小长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卢华祥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这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培育乡村治理人才的一个具体案例。

近年来,罗城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保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乡村治理人才,推动人才下沉一线,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引领提升乡村善治水平。通过“智汇罗城”“智行罗城”活动,引进乡村治理人才60人,吸引169名大学生到基层治理一线参加实践,乡村治理人才共近4000人。

扎根基层,当好群众“解忧人”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区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区人民调解工作突出贡献奖、全区教育改造类岗位能手……一项项荣誉,既彰显一名乡村治理人才的责任与担当,更是组织信任、群众口碑的双重印证。

“感谢你们上门调解,卢所长处理事情公平公正,大家都心服口服。”林木损毁赔偿费有了着落,何乙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激动地拉着卢华祥的手。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卢华祥看来,服务群众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把法律知识和群众工作方法相结合,把一件件“难搞”的事情搞定,把一次次“揪心”的事处理得让群众舒心。

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对群众的情怀,卢华祥在基层司法所工作24载,参与调解矛盾纠纷3000余件,涉及协议金额2000多万元,得到同事的肯定和群众的点赞。2018年,该县司法局以卢华祥先进工作事迹为主体题材,拍摄成的微电影《爱的路口》获得全区共建共治共享 平安广西故事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比赛活动优秀奖。今年以来,该县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三网三联三包”治理新机制,矛盾纠纷化解率高达98.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动之以情,当好道德“宣讲人”

“三加调解员”,这是群众给卢华祥的外号。只要群众有诉求,无论“白加黑、五加二、雨加晴”,他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调解。

“不仅要熟练运用法律方式解决矛盾,还要发挥道德感化作用,调解才能事半功倍。”谈起老本行,卢华祥颇有心得。他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既掌握群众之间当前的矛盾关系,还了解其中历史渊源,有的纠纷矛盾通过感情桥梁就能顺利化解。

“卢所长,要帮我主持公道啊!”2021年12月,几名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情绪激动地走进小长安司法所。卢华祥认真倾听双方群众的诉求后,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取证,采用面对面、背靠背等方式,从邻里和睦、以和为贵、有理让三分等传统美德角度耐心细致地分析情理,促使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赔偿协议。

“卢大哥讲得很合道理,大家都想通了,心中的那股气一下子就消了。”解决了儿子的医药费问题,李柳新眉开眼笑。卢华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调解方法不仅消除群众的矛盾,也践行了一名乡村治理人才的初心。近3年来,卢华祥直接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8起,调解成功率100%。

以法服人,当好法律“明白人”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为了提升群众的法律素养,卢华祥时常奔波在为群众普法的乡村道路上,出现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田间地头。

2023年2月,小长安镇龙腾村大勒洞果场老板唐某与收购商陈某签订砂糖橘订购合同,因唐某未能向陈某足量供货,双方就赔偿等事宜发生纠纷,陈某用大卡车堵住了唐某果场的大门,随时可能引发冲突。

接到唐某求助后,卢华祥随即开展调查,得知唐某把果场的砂糖橘卖给其他人,因此不能足量向陈某供货,属于合同违约。卢华祥耐心细致地向唐某普及合同法律知识,唐某认识到自己存在过错之后,欣然接受调解建议,自愿赔偿陈某经济损失6.8万元,一场将要升级的纠纷就此化解。

让群众知法才能守法。卢华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校园、进村屯活动,推动法律援助服务进村、进企业,培训了一批法律“明白人”。2022年以来,卢华祥组织开展法治宣传11场次,受益群众1.2万人次。同时,他还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聚焦保障重大项目实施,宣传土地征收法律法规,参与河池港片区、万头奶牛养殖基地等纠纷调处,协助处理重大复杂纠纷案件5起,助力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