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族宗教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国家“雨露计划”让平果市几万贫困学子圆梦
罗城金秋时节“柚”飘香
内蒙古日报社到广西民族报社、广西三月三杂志社考察调研
三江茶旅融合添富路
昭平:庆丰收和美 促民族团结
双语司法服务 助力民族团结进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语司法服务 助力民族团结进步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汪洞人民法庭辖区有怀宝镇 、三防镇、汪洞乡、同练瑶族乡、杆洞乡、滚贝侗族乡6个乡镇,共有13.9万余人口,居住有苗、瑶、侗、壮、汉、仫佬、水等7个世居民族。为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家事纠纷实质化解,汪洞人民法庭立足辖区多民族聚居现状,前移矛盾纠纷化解关口,通过“双语审判”“双语调解”“油茶调解”“山歌普法”“火塘普法”等方式方法,有效维护辖区各民族和谐稳定,切实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质、有效。

“法庭+双语调解室”,畅通纠纷解决渠道

汪洞人民法庭挂牌成立“双语”调解室,聘请办事公道、善于说理、群众基础好、热心公益事业的当地村民和村委干部为“双语”调解员。该法庭着力打造“金牌调解员”,定期组织开展法律专业知识、调解技能培训,及时分享调解经验、探索有益做法,灵活运用法律法规,选取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丰富辖区群众矛盾纠纷解决途径,减轻法庭办案压力,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接收移送和分流化解渠道,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法官+双语调解员”,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汪洞人民法庭推动形成“调解先行、审判兜底”的诉调对接模式,充分发挥“双语”调解员人熟、地熟、风俗熟的优势,先行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对未调解成功或是本身不宜调解的案件,及时转入审判程序,由法官进行审理。该法庭运用“情理+法理”方式、采用疏“心结”+ 解“法结”模式有效缓解双方矛盾,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提升裁判公信力和认可度,有力破解息诉难题。

“传统+双语智能”,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汪洞人民法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法庭联合“双语”调解室采取传统的“上山下乡”模式,到田间地头、果林菜地开展调解、说事论理、送达诉讼文书等工作。该法庭灵活运用微信、电话调解等多种形式先行开展调解工作,积极引导当事人采用线上方式解决纠纷,通过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线上调解、云端开庭等智慧诉讼服务开展“指尖诉讼”“掌上诉讼”,让各族群众切身体会“数字”赋能司法的普惠便利,为偏远少数民族乡村的当事人解决实际难题。

“释法+双语普法”,践行移风易俗新风

汪洞人民法庭定期组织“双语”调解员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利用苗族年、三月三、六月六、芦笙节等民族节日以及学生放假、农民工集中返家、返乡等时间节点,举办普法宣传活动。该法庭通过上门入户、走访交流、发放宣传图册的形式,让法律知识以群众听得懂、愿意听、学得进、记得住的方式走进群众心里,打通基层普法“最后一公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

(陈少强)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