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民族宗教动态
3上一版  下一版4
 
自治区民宗委到贺州市开展民族宗教工作调研
自治区民宗委召开2023年壮文使用规范标准修订咨询会
融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
防城港市举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新闻发布会
讲好南宁故事 服务南宁发展 推动首府城市民族工作走在前作表率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城港市举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新闻发布会

 

10月13日,防城港市举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

防城港市拥有汉、壮、瑶、京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一半,是我国海洋民族京族的聚居地。近年来,防城港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来全力推动。

坚持工作主线,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防城港市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党的民族政策在防城港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防城港市先后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8个、模范个人13人、示范单位3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7个、模范个人82人、示范区示范单位38个、教育基地2个,市级示范区示范单位170个,教育基地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实践基地22个、教育传承基地57个,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打下厚实基础。

坚持守正创新,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防城港市不断创新宣传载体,讲好融合故事,增强文化认同,全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持续开展系列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全市共建设83家主题公园、同心文化载体、精品景区,命名57个“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保护+民族团结进步”三维一体的教育传承基地,全市普通话普及率85.2%,中小学普通话普及率100%。208所学校超过18万名学生签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家庭倡议书”,覆盖80%以上家庭。命名民族特色街区道路,种植象征56个民族团结的“民族同心林”,开通民族团结公交专线,真正让创建走进百姓生活。

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防城港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全力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围绕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大力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共落实签约项目12个25.9亿元。坚持每年八成以上财力投入民生,在全区率先实行为民办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2023年约29亿元的12类27项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坚持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京族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成为率先迈向共同富裕的典范。

坚持融的理念,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防城港市注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全力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积极探索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各级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与区内外多个学校开展“石榴籽 心连心”等一系列“手拉手”活动,参与师生近10万人次。

坚持依法治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城港市出台广西设区市首部民族文化保护专项法规《京族文化保护条例》,将《防城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条例》列入“十四五”立法规划和市人大议事规则。建立“基层党建+社区(村屯)警务+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创新开展“渔船送法”活动、建立“民族调解流动工作站”、设立十万山侨乡巡回法庭、在京族地区创建“哈亭调解”模式。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守好祖国“南大门”,连续获评“自治区平安市”。

(黄元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