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性地将跨区域创业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平台,2022年,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等七部委印发《关于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意见》,意见中包括鼓励和支持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到民族地区就业创业。2023年1月,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边疆建设。边疆民族地区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吸引外地企业、人才落户创业?实际上,早在数年前,广西贵港就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以“妈妈式”服务为企业落户发展保驾护航的路子,实现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的巨大转变,吸引多家龙头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加快当地现代化建设步伐。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探访当地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情况及“妈妈式”服务的成效。
从零起步到跻身全国第四
据了解,2015年以来,贵港市港北区积极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该基地目前落户电动车上下游企业100多家,已投产企业50多家,形成了年产500万辆两轮电动车、50万辆三轮电动车、500万台(套)零部件的产能,本地配套率达80%,零部件配套、智能化水平排名全国前列,成为全国第四大电动车生产基地。目前,贵港制造的电动车除了销往国内,还出口至越南、印度、泰国、荷兰等多个国家。
9月27日,记者在广西爱玛车业有限公司(简称“爱玛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流水线上,工人们忙着上螺丝、装车架、调试……只需要30秒即可完成一辆电动自行车的下线。据该公司营运管理部负责人李舒宁介绍,爱玛集团总部位于天津市,广西贵港制造基地是集团7个制造基地之一,2018年入驻园区,总投资10亿元,有员工约500人,2022年累计生产销售电动车70万辆,产值17.5亿元,纳税5000多万元。
落户贵港以来,爱玛公司一直租用园区的厂房进行生产,因看好国内以及东盟国家电动车市场前景,2022年,爱玛集团与贵港市合作建设爱玛智慧出行产业园项目,购买400亩土地,计划投资约11.5亿元,建设两轮电动自行车、两轮电动摩托车、三轮电动摩托车、配套零部件生产线和研发中心、仓储中心、员工生活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如今,新的厂房正在建设,预计于明年7月建成投产。届时,贵港基地不仅面向国内生产销售电动车,还将为集团位于越南的生产基地供应零部件。
除了爱玛公司和早前就自主建设厂房的广西绿源车业有限公司,近两年,落户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的台铃、钻豹、欧派、立马等品牌电动车企业也纷纷扩大投资规模,在贵港买地兴建厂房,并将目标瞄准东盟国家市场。据统计,2022年贵港市新能源电动车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00多亿元,今年1至8月,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企业已生产电动车430多万辆。
“妈妈式”服务显奇效
面对如今蓬勃发展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人们很难想象,2015年以前,园区里连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都没有。经过几年发展,这里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就实现规模“从小到大”、品牌“从无到有”、链条“从短到长”的华丽蝶变。这是怎么做到的?“第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是(港北)区领导招商引资回来的。我们针对企业的情况量身定制优惠政策,做到‘一企一策’。”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党工委委员、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韦百清说,“当时市委、市政府倡导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后来是‘保姆式’服务,现在提升到‘妈妈式’服务,因为有这样贴心的服务,电动车产业才慢慢发展壮大。”
什么是“妈妈式”服务?据介绍,为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步伐,贵港市以千亿元产业集群为目标大力培育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开展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健全重点产业工作专班机制,明确“目标、问题、措施”3张清单,落实特派员服务企业制度,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到就到位。通过组建“马上办”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力求做到企业办事不求人、少花钱、省时间,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目前贵港已成立39个专班,由厅级领导担任组长,持续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
贵港市港北区加强与国家重点部门、中国自行车协会、全国各省市电动车协会对接、沟通、合作,连续6年组织电动车企业参加广西新能源汽车电动(三轮)车及零配件博览会。
今年4月,该区又组织基地内的7家企业参加东盟境外巡展等系列活动,助推贵港制造的新能源电动车更好走向东盟市场,相关企业通过此次活动与东盟近10家商协会建立了联系,与印尼签署2万台新能源电动车定向采购合同。
在今年9月举行的2023中国(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论坛上,广西电动车行业协会和越南汽车、摩托车、电动摩托车、自行车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信息交换、贸易、展览会举办、投资合作以及新技术、工业设计合作。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和印度尼西亚戴维够公司,广西立马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和秘鲁温斯顿公司,广西贵港欧派电动车有限公司和广西程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广西贵港市福帅电动车有限公司和闪耀越南贸易与通讯有限公司分别进行外贸订单签约,共签订外贸意向订单6550辆新能源电动车。
“家门口”的工作“挺不错”
“当地政府给了优惠政策,他们很给力。”在谈到爱玛公司选择落户贵港的原因时李舒宁说,“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比较看重东盟市场,第三是这边人力资源丰富,工人比较好招,成本也相对低一点。”
记者在该公司生产车间随机采访两位工人,他们都表示,对目前的工作和待遇比较满意。28岁的梁坤来自防城港市,从事电动车质检工作,他从爱玛公司投产之初就进厂工作,至今已在厂里工作5年多,月收入“最低也有五六千元”。31岁的张艺国是贵港市港北区人,2020年进厂工作,从事整车组装工作,并负责管理一条生产线,他告诉记者,生产车间的员工月收入为5000至7000多元,公司的环境、待遇、人文关怀等方面都比较好。自己家离工厂不远,开车20分钟就到,平时不用上夜班,能照顾家里,“在贵港本地能有这样的公司提供这么一个岗位还是挺不错的”。
据了解,在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像梁坤和张艺国这样的产业工人有8000至10000人,约占整个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用工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中的大部分来自广西各市县。
这些来自天津、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龙头企业齐聚贵港,形成集群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带来的先进管理模式、生产技术、经营理念,以及人员、物资和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加速了广西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当前,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已成为贵港市“十四五”重点发展的千亿级产业之一,该市提出建设万亩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计划在“十四五”末或更远的未来实现新能源电动车“311”目标,即每年生产3千万辆新能源电动车,完成1千亿元产值,缴纳1百亿元税收。而持续为企业提供“妈妈式”的服务,将让这个目标变得更清晰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