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将全面构筑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框架,既以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让绿色生态有‘钱景’、老百姓‘卖空气’有收益,又引导树立和践行‘绿色政绩观’,做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河池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在公示阶段,方案一旦批复就开工建设,它的投资规模、装机容量以及发电量,在国内新型电力系统和源网荷储项目中都排名前列。”……9月18日,2023河池绿色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绿色发展,河池先行”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描绘出河池绿色发展的新愿景。
1 锚定目标探索新路
河池是绿色能源的富集区,全市森林覆盖率71.57%,位居广西前列,珠江40%以上的水量流经河池,水能资源储量占广西60%以上,是我国“西电东送”重要基地,已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152座,总装机容量850万千瓦,每年总发电量约270亿千瓦时。河池也是多民族聚居区,下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等5个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6%。河池还曾是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是“十三五”时期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
过去,河池各族人民感叹“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未来,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河池将成为广西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河池人民将真正体验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河池市作为桂西北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构筑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2021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强调“支持河池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2022年,自治区出台支持河池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产业生态化发展示范行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示范行动,绿色消费和生活示范行动,碳达峰、碳中和示范行动,绿色金融改革示范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行动等“六个示范行动”和52个重大项目建设。
“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为河池绿色发展量身定做的重要政策,为全区探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可复制可推广有效模式。”在18日召开的研讨会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自治区公安厅厅长杨维林说。
围绕绿色发展先行区这一使命,近两年来,河池市制定出台一系政策性配套文件,谋划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试点等项目,重点在重大产业布局、绿色项目谋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绿色金融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效。
2 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河池市全面重塑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绿色特色工业,重点打造有色金属、茧丝绸2个千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食品、家居、建材、化工、医药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数字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稳定提升果园、桑园、油茶、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等种养业规模,打造一批现代规模农业产业集群。肉牛肉羊饲养量及出栏量连续7年居广西第一,都安瑶族自治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8年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以河池作为主导市,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壮大发展绿色生态服务业。依托刘三姐文化、长寿文化、丝绸文化、铜鼓文化等世界级旅游IP,推动河池旅游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
该市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组建产业发展基金,推行“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改革,发展绿色信贷,在金城江区、天峨县率先推行“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试点,探索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进林业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进程。2022年共发放林票371万元;2023年试点改革实现扩面增量,发行“林票”2675.6万元。
该市还着力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统筹规划水电、风电、光伏和热电联产建设,全市在建17个风电和21个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达390万千瓦。同时打造绿色物流网络,创建国家“双碳”试点,探索推进碳汇项目开发,探索建立森林生态运营中心,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工作,为广西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工作提供样本依据。参与组建广西绿色交易所,探索建立“双G”考核体系,计划从2024年开始,在河池率先实行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以考核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河池已经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先行之路’。”河池市市长王军在会上表示。
3 绿色转型未来可期
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南瑞继保电气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为群、清华大学研究员王贺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华分别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重点,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模式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绿色零碳交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与价值实现等主题作主旨报告。相关企业家、专家围绕河池市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展开对话。
会中,计划于今年9月底开工建设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2021年印发的《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源网荷储一体化指的是“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
在2022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河池市与大唐集团广西桂冠电力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据介绍,该项目一期规划装机容量542万千瓦,年新增绿电87.6亿千瓦时(编注: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从太阳能、风能、水力等可再生能源中产生的电力),远期规划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年新增绿电212亿千瓦时,投资规模达854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降低工业用电成本0.1元/度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工业电量电价、碳排放双控问题。
据广西桂冠电力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田晓东介绍,项目一期将于2026年建成投产,实现提供绿色、低价、稳定的电能供应。据估算,项目初期投资和相关产业投资将超1000亿元,这些投资又将带来约1000亿元的产业回报。
18日下午,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河池投资合作推介会暨专场签约仪式在南宁举行,会上共签约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和文旅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投资合作项目158个,总投资662.54亿元,比上届增长24.67%。
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表示,下一步,河池将抢抓贵南高铁开通机遇,依托资源禀赋,坚持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加快发展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等,探索建立全国“跨区域联合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机制试验区,着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经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奏响河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