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每到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看到越南展区的牌子时,我总会想起垂杨。
垂杨是我在广西师范大学时的同学,她来自越南。最初认识她,是在读大一时的越南语课堂上。那天老师在讲台上认真地讲解越南语发音,可初次接触的我一点都听不懂,更别说会读了。偏偏在这个时候,老师点名让我站起来读一遍。我憋红了脸才发出一个奇怪的声音,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也忍不住笑起来。我的脸更红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尴尬地坐下来,把头埋进手臂。这时,有人用笔轻轻触碰我的后背。我还处在先前的尴尬情绪中,并不想理会身后的人。但那人并没有放弃,仍然继续轻碰我的背。
我只好转回头,不耐烦地说:“干嘛?”
“下课之后,我教你怎么发音!”听到这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我愣住了。
眼前坐着的是一个娇小的女生,她长着一双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圆圆的脸,笑起来嘴角有对浅浅的酒窝。她和我说完话,脸涨得红红的,似乎在征求我的同意。
班上有二十多个来自越南的留学生,他们和我们一起学习旅游管理的课程。现在有越南同学主动教我学越南语,我高兴坏了,赶紧点头说好。
下课后,垂杨真的留了下来。她把老师在课上讲的知识,重复了一次,并把手放在我的喉咙处,仔细感受我的发音。我的发音不准确,她就一次次演示、纠正,直到我发音正确为止。
“是不是比普通话容易?”垂杨笑着问。
我笑着点点头,说:“以后,我教你学普通话。”
此后,我们俩成了要好的朋友,她除了教我越南语,还教我学习越南文化和制作越南美食。我由此认识了越南的奥黛、鱼露和春卷。周末的时候,垂杨邀请我到她的宿舍,一起制作春卷。那是我第一次品尝越南美食,味道新鲜可口,让人难以忘怀,以至于后来很多年里,我在百色的大街小巷,看到越南风味的餐馆,总忍不住走进去尝一尝春卷和鱼露,但味道总比不上垂杨做的。身边的人听我时常提起垂杨,便笑道:“你这是想念她了。”
是的,毕业十年,只要提到越南,我总会想起垂杨,想她的笑容和善良。毕业那年,我早早回到百色工作,没来得及和她好好道别,只能通过QQ说声再见。在垂杨的QQ空间里,我知道她后来从事了旅游行业,努力向世界各国的朋友介绍越南的美丽景色。
和垂杨不同的是,我毕业后从事了媒体行业。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的时候,我都有同事在现场报道。我的工作是留守在编辑部等待同事发来的照片和视频,编辑好内容后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这几年,我通过编发的图片和视频看到,展览的产品一年比一年丰富,国家之间合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广西人在家门口,就可以认识和了解东盟国家的文化,尝到不一样的美食。来自百色的很多产品,也开始逐渐亮相。特别是百色人引以为傲的芒果,也出现在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看到东盟国家的客人围在展位前品尝芒果时,我多么希望垂杨也能尝得到。
有一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时,我和往年一样编发同事在现场发来的照片和视频。在视频中的越南商品展销区,我看到有个人长得很像垂杨。展区的人来来往往,她正忙着招呼客人购买越南商品。镜头闪得很快,我还没来得及确认是不是垂杨,画面就已经切换到另外的场景了,但那一刻,我在心里已经把她当成垂杨了。
同事回来的时候,给我带来了越南的咖啡和鱼露。我把东西拿回家,没有舍得马上吃。我想着是垂杨摸过的,就感觉有些不一样了。
今年9月,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时,我要争取到博览会上逛一逛买一买,说不定还能偶遇垂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