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个丫头不简单
图片新闻
美哉弄山
咏崇左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哉弄山

□ 鲁 莽
 

弄山是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的一个瑶族寨子,是作家瑶鹰的家乡。以前的弄山,只是一个几户、十几口人的瑶族小屯,这些人都是从都安下坳的板旺村迁徙过来的,经过三百多年繁衍生息,现在的弄山已是一个一百多户、五百多人口的大屯了。

虽然岁月变迁,可是勤劳智慧的弄山人初心不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别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到二十九期间,弄山瑶族群众举办“祝著节”节庆活动,打铜鼓、唱盘歌、斗画眉、吹唢呐、射弩等,以独特的方式纪念先祖密洛陀,使古老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应瑶鹰的邀请,今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我和绍双兄驱车到了弄山。位于寨子中央的番岭阁,便是瑶鹰的家。镶在楼阁前方墙面的“番岭阁”三个字,是著名书法家刘德宏所题写的,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弄山东麓有座番岭山,相传布努瑶始母密洛陀创造了天地万物,最后在此山升天。祝著节最后一天,红水河两岸的瑶族同胞自发爬上山顶,祭拜先祖,以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晚饭过后,我们步行前往番岭山。踏着山路,随着清风而行。一路上人来人往,有外地游客,也有身穿色彩斑斓服饰的本地人。番岭山侧面是莲花山,莲花山过去就是阿榕山。高入云端的阿榕山半山腰有一处直峭的山崖,像一张挂起的画布,布上的图像,仿佛是两个被吊在崖壁间挣扎的人——那是阿榕与阿梅的影子,民间传说俩人冲破世俗的牢笼,自由恋爱,偷食了禁果,后来被族人发现,在接受雷神审判的时候,这对恋人宁死不屈,竟被雷神吊起来钉在这处崖壁上。如今,瑶族姑娘小伙成双成对在路上穿梭往来,对唱山歌,尽情表达心中的爱恋,瑶山的爱情不再有阿榕和阿梅的悲剧。

晚上八点钟,番岭山第三届文学沙龙在“作家树”下举办。“作家树”场地不过才二十平方米,但在这方寸之地,有来自《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先生的题词——“文学之树常青”;有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东西的题词——“巴马作家群”;有作家田耳的题词——“作家树”;有河池日报社副社长田敏的题词——“莲花弄山”;还有本土作家罗文秀题写的古诗《弄山作家树》石刻碑文,这些题字石刻,经设计者的巧妙布局,错落有致地安放在小叶榕“作家树”周围,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来自防城港、贺州、南宁、河池等地的二十多位作家文友,围坐在“作家树”下,一起探讨文学,一直进行到夜里十点多才落下帷幕。

夜幕中,我和绍双兄返回县城。汽车沿着公路爬到了高山坳口,我们下车俯瞰弄山瑶寨: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点亮弯弯曲曲的山道,仿佛是点点繁星倒映在大地。弄山寨门是整个山间夜景中最亮眼的地方。顺着公路继续行驶,到寨门口,分岔出三条道路,左边的一条绕过阿榕山脚,通向其它山寨;中间的道路从富丽祥和的铜鼓楼,进入弄山屯里;而往右则是通往番岭山的道路。路灯延伸闪耀,照亮着三条山道,如同三条金龙在人间自由地翱翔。

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家家户户都用灯光点缀自己的房屋,使得整个山乡增添了无限的诗意。此刻我能听到的,只有清风的沉吟和树叶的低语。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山的静穆、水的清澈以及花的炫美,可以感受到山风拂面而来的清香与灵秀,甚至可以感受到山村的富饶以及祖国的强盛!

看着如此奇景,苏轼的词句立刻呈现于我的脑海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心中不禁感叹道:美哉弄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