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博白绿珠传说
北海市“活化”海丝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桂风文韵
博白绿珠传说

□ 覃雅妮 覃湘湘 黄城煜/文 甘凯棠/图
▲绿珠瓷瓶。
▲纪念馆内绿珠塑像。
▲桂南采茶戏《绿珠女传奇》。
▲绿珠祠。
 

绿珠传说发源于广西博白县双凤镇绿萝村,绿珠是出现在1700多年前西晋时期一个真实的传奇人物。她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从百越之地走到中原的文化使者,是集美貌与才艺于一身的西晋美女之一。绿珠传说在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唐宋传奇集·绿珠传》记载:“绿珠者,姓梁,白州博白县人也。州则南昌郡,古越地。秦象郡,汉合浦县地……绿珠生双角山下,美而艳。越俗以珠为上宝,生女为珠娘,生男为珠儿。绿珠之字,由此而称。”可见,绿珠本姓梁,当时出生于博白县双角山下绿萝村,因当地家家户户均视珍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绿珠的名字由此而来。

博白属古百越壮族先民乌浒、骆越人聚居的地方,境内平原、盆地、丘陵互相交错,风光旖旎秀美,人文历史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绿珠自小深受影响,自幼聪慧伶俐,汲取各民族文化养分,能歌会舞,尤其善于吹笛,被誉为“笛仙”,加之天生丽质、貌若天仙,成为远近闻名多才多艺的美女,同时也孕育了她忠诚与善良的优良美德。

据记载:“晋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三斛致之。崇有别庐在河南金谷涧。涧中有金水,自太白源来。崇即川阜置园馆。绿珠能吹笛,又善舞《明君》,崇以此曲教之。”由于绿珠聪慧好学,娴熟俚舞僚歌,吹得一口玉笛妙音,在一次庙会上,大富豪石崇发现绿珠才艺,以三斛珍珠的天价聘请她到京城传艺。绿珠到洛阳后,在豪华的“金谷园”中研讨、传授歌舞技艺。因绿珠聪明睿智,才貌双全,演绎的歌舞清新、独特,极具南方舞蹈细腻、秀美、温情的特点,所以一鸣惊人,很快红遍了京城。

后石崇遭遇西晋朝政之乱时的权贵威逼,权贵们索要绿珠,绿珠不堪强权凌辱,拼死抗争,最终以刚烈之气,终身一跃,坠下绿珠楼香消玉殒,给历史留下了一个骆越女子不畏强权、忠贞节烈的光辉形象。绿珠离世的消息很快传到乡里,当时正巧有一只白鹤飞停于绿萝村后的双角山上,然后沿江飞到渡口旁的古榕树上空绕飞三圈,最后在古榕树梢上筑巢为居,日夜哀鸣不止。乡亲们均谓此即绿珠化身,听闻者无不掉下眼泪。

“今犹齿皓并眸明,一死换来万劫生。金谷园成民化瘠,玉楼人坠树含情。当年抗命馀英烈,故里追怀著令名。鹤已飞回枯井活,村民热泪应盆倾。”现代文豪郭沫若先生这首《咏绿珠》写尽绿珠以死明志的凄美人生,这是绿珠传说得以代代相传的精神内核,因绿珠传说衍生的庙宇、牌坊、雕像、绘画、诗歌、小说、戏曲、影视等一系列作品数不胜数。鲁迅先生把《绿珠传》编入他的讲义《唐宋传奇集》亲授学子。史上著名诗人辛弃疾的《浣溪沙》:“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李白的《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苏轼的《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等写的引用绿珠传说或者纪念绿珠的诗歌达300多首。博白当地至今还保留绿珠庙、绿珠纪念馆及绿珠雕像。珍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博物馆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就有绿珠的人物,展出了大量关于绿珠传说的文学艺术作品,比如《绿珠诗唱和集》、连环画《绿珠坠楼》、台湾闽南歌仔戏《绿珠楼》、京剧传统剧目《绿珠坠楼》、历史悲情小说《绿珠女》等。

梦回金谷园,南方佳人,六朝遗梦。绿珠传说展现了家国爱恨和史实深思,千百年来,人们对绿珠的猝然离世叹息不已,把绿珠的善良与美丽、忠贞与果敢的精神代代传颂。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