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李小丹:殷殷敬老情 眷眷天使心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记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杨玉龙同志二、三事
□ 张建国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浔江河畔,人们常常看到衣着朴素,英俊年轻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杨玉龙,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不畏山高水险徒步行走在侗乡苗岭,贯彻落实党的精准扶贫路线、方针和政策。

1995年,大学刚毕业的杨玉龙,考入该县斗江乡财政所。在任会计一职,他扎根农村开展费税工作,促使乡财政收入位列全县财政税收前列,超额完成了县财政局下达的税收任务。

由于工作突出,他年纪轻轻就被调入县财政局任副局长。不久,调任县水利局副局长。

在县水利局工作期间,他被选调扶贫驻村笫一书记,来到程村乡开展精准扶贫。他办事认真、讲求实效,解决了不少群众最为关心的突出问题。如路面的水泥硬化,机关、街道的植树绿化,房屋改造等。杨玉龙没来程村乡扶贫前,程村乡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硬化路,全乡只有一条黄泥路,凹凸不平;乡政府办公区周围尽是野草丛生,臭水沟臭气薰天。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多次筹集水泥硬化路资金,自己带头捐资1000元。在他的带动下,乡里群众也自觉自愿捐款,参与修建水泥硬化路。在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不但修建了程村乡的第一条水泥硬化路,而且还修建硬化了乡篮球场,机关、街道种上数十棵风景树。从此,程村乡群众开车出行、上山劳动,有了水泥硬化路,方便多了。

10多年来,他挂职扶贫工作,家里老小无人照顾、80多岁父母年老多病、孩子上学无人接送,他无怨无悔,一心扑在精准扶贫工作上。他与社员群众同吃同住,深入仔细了解帮扶对象,精准扶贫。他不顾疲劳,在不通车的情况下,爬山涉水,步行几十里山路,登门造册拿到第一手资料。他认真落实扶贫政策,不漏掉一位贫困户,完全实现“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除此,不论在哪个村开展扶贫工作,走到哪里,他都号召各村群众积极做好茶叶种植,5年时间茶叶种植收入初见成效。如今,由于大力种植茶叶,让大部分群众增加收入,茶叶种植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农民尝到了甜头。

由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他接着去挂点富禄乡。到任那天,行李还来不及放在旅社,他就走访富禄社区街道,查看社区面貌。接下来,便深入侗乡苗岭访贫问苦,找准扶贫项目。富禄社区几十年来,没有一条街道是平坦的,各种杂物到处堆放,杂乱无章,几条臭水沟长期堵塞无人清理,又无公共卫生厕所,在那里生活的群众怨声载道。作为精准扶贫驻村笫一书记,他感到重任在肩,即刻与街委一道研究制订改造硬化社区街道计划,不到一年时间,他分批从县里请调扶贫资金近20万元,改造富禄社区街道,铺上了水泥硬化路。

自从来到富禄苗乡挂职精准扶贫后,他常常想,富禄是个大乡,又是三省区交界的地方,少数民族同胞往来购物较密集,历史上从没有一座跨河大桥,严重制约了两岸群众的出行。于是,他经常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要求上项目,规划建大桥,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如今富禄跨河大桥己列为洋溪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项目规划中,也许未来几年,望着这条滔滔不绝、日日夜夜奔流不息的榕江河,富禄社区沿河两岸一定会架起一座雄伟壮丽的跨河大桥。 他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把我们放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像一颗金子一样,闪闪发光,这是我们每一个精准扶贫驻村笫一书记的责任担当。”

如今他己离开县水利局,去到县人大办任职,但他仍没有忘记乡村振兴的工作,又来到良口乡仁塘村挂点,继续担任乡村振兴驻村笫一书记。他还是那样脚踏实地深入基层,为民排忧解难,仁塘村的群众都说他是一位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好书记。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