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交流
3上一版  下一版4
 
都安:打造“五个乐园” 主动融入高铁时代
融水:立秋时节田园美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安:打造“五个乐园” 主动融入高铁时代

□ 韦炳旺 韦 宛
▲建设在都安县城的各安置新区。 张友豪 摄
 

贵南高铁是连接西南地区与南宁、北部湾、粤西、海南地区便捷、快速的客运主通道,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南高铁都安段全线长72公里,途经三只羊、板岭、永安、大兴、高岭、澄江和龙湾等7个乡镇,设永安镇和都安两个站点。进入高铁时代,就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峰时代。

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总人口72.6万人,其中瑶族占22%,素有“石山王国”之称。境内石山面积占89%,人均不足0.5亩平台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十三五”期间,该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0511户46747人,是广西搬迁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县份。“十四五”以来,该县顺应贵南高铁途经境内如火如荼开工建设的大好时机,凝心聚力建设搬迁安置新区共有精神乐园、共同幸福乐园、相助和谐乐园、稳定平安乐园、宜居美丽乐园等“五个乐园”,主动融入高铁时代,有效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推进共有精神乐园,促进融入高铁时代富裕精神生活

都安多措并举,推进搬迁群众共有精神乐园,促进搬迁群众精神生活向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一是引导规范语言文字示范乡村建设。安排102名教师到安置新区各学校,在东庙安置新区建设“推普之家”,开展“同语连心·乡村振兴”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乡村建设和“学前学会普通话”系列活动。目前,20个安置新区的1093名3至6周岁的适龄儿童在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率达100%。二是引导开展节日活动促进各民族搬迁群众“三交”。利用壮族“三月三”、瑶族“祝著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体活动,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去年以来,各安置新区为困难学生举办“送温暖·献爱心”以及为老年人举办“重阳节·关爱老人”等活动共16场次。三是引导依托资源联创共建示范典型。依托可力、红渡、七星等安置新区创建资源,打造一批安置新区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形成全县联创共建的示范典型。两年来,各安置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读书学习、文化生活、娱乐活动蔚然成风,今年7月,各安置新区高中毕业生考上本科及大专院校共109名,比上年增长42.7%。

打造共同幸福乐园,实现融入高铁时代一个不能少

都安顺势而为,选择在近公路、近城镇、近市场、近园区、近高铁站等,建立和布局各安置新区,极大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让搬迁群众与当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注重推行“党建+文明建设”模式。通过文明创建活动,使各民族搬迁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互学互助、相亲相爱,营造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目前,有14个安置新区所在村(社区)获得文明村(社区)称号,安置新区周边的28所学校获得文明校园称号,7户搬迁户获得文明家庭称号,3户搬迁户获得十星级文明户称号。二是注重出台惠民政策。出台《都安瑶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小菜园”实施方案》,投入80万元建设易地搬迁安置新区“小菜园”,实现各民族搬迁群众“户均一分地”。截至目前,受益搬迁安置新区各民族群众3226户1.6066万人,一年可为少数民族群众节约日常蔬菜支出超过1000万元。三是注重拓宽安置新区就业渠道。发布就业岗位6.07万个,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39场次,举行就业技能培训32期,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搬迁劳动力5418名;加强就业帮扶政策落实,已为2494名跨省务工的易地搬迁劳动力发放跨省就业交通补助76.61万元,为698名易地搬迁劳动力发放县域内稳定就业劳务补助123.6万元。全县易地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9665户18534人,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2.5%;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目标,不让一位搬迁群众在致富路上掉队。

打造相助和谐乐园,共同融入高铁时代团结美好生活

都安在各安置新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手足相亲、亲如一家的人居环境,各民族之间互相通婚,建设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家园。一是突出组建便民服务代办队伍。在每个安置新区选拔一批精通壮、瑶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干部,组建“代办队+轻骑队”便民服务代办队伍。推行“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好事1070多件,100%的少数民族群众实现从“融入”到“大融合”;他们团结互助合作,隔壁邻里相互帮忙,战胜困难,亲如一家。二是突出建立“轮值楼长制”。一楼双长,即一名固定楼长+轮值楼长,让每一户搬迁户直接参与社区管理,通过转变角色,户户都有机会成为轮值楼长,户户都能参与到社区管理,做好社区的管理和政策宣传,提高了安置群众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增进了安置新区各民族群众感情。三是突出打造“党建+企业+产业”发展模式。发挥全县20个安置新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骨干党员、经济能人发展壮大企业规模,针对不能外出务工的各民族搬迁群众,安排他们到新区周边的缫丝厂、门业加工厂、玩具厂等多家企业就业,务工收入年人均2万元以上。

打造稳定平安乐园,一起融入高铁时代“平安都安”

都安不断加强各安置新区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强化工作措施,各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加强建立健全平安都安工作机制。与各安置新区负责人签订年度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安置新区划分为20个网格,实现县域网格管理服务全覆盖。整合和规范各安置新区群防群治和专职综治员队伍,群防群治队伍壮大,构建了“大巡防”工作格局。二是加强成立20支治安巡防队。实行24小时在安置新区巡逻,有效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干警下到安置新区120人次,开展法治宣讲30场次,调处矛盾纠纷15件,解决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18件。三是加强推进“148”调解指挥中心建设。积极整合各安置新区“三官一律”(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资源力量,创新建立多部门“隐患联查、风险联控、矛盾联调”的“三联”工作机制,并设置“148”(“148”谐音“要司法”)党员服务先锋岗。去年以来,都安调解指挥中心共接到安置新区纠纷案件86件,成功调解86件,调解成功率100%。四是搭建AI可视化智慧社区云平台。通过智慧安防建设,实现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数据主动采集、实时上传,数据自动采集并实时上传至智慧平台及公安业务平台,节省了民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以来,各安置新区未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和严重群体性治安事件。

打造宜居美丽乐园,展示融入高铁时代多彩民族风情

都安全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瑶山美好乐园,以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是落实垃圾分类,让乐园美得有形态。各安置新区提升搬迁群众人居环境和质量,经过三年的探索,蹚出一条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新区之路”。他们实行垃圾“两次四分法”,创新“333”标准化运行体系。对于可回收物,搬迁群众直接用来卖钱,不列入垃圾收运序列。而废灯管、烂玻璃等有害垃圾,由专门的服务公司每月上门收一次。二是落实碧水环绕,让乐园美得有韵味。沿着东庙道路前行,鱼儿在静湖中游来游去,眼前粉墙整齐的新区形成一道美丽风景线。对新区的污水截污纳管,从源头控制污水入河,再对河道进行清理,包括清淤、边坡整治等。新区整治后,农家乐火起来了,搬迁群众收入也增加了。三是落实三分建七分管,让乐园美得有质感。各安置新区,庭院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河道清澈见底。每月15日和30日,各新区环保志愿者就会出现在村头巷尾。原来房前屋后都是垃圾,污水横流,现在墙壁雪白、道路平整干净,搬迁群众打心眼里高兴!由搬迁群众组成的40名“清洁长”常态化进行检查督促,确保新区环境“净、整、美”。四是饮食特色,让乐园美得有风情。目前,各新区布局经商、农家乐、水街、餐饮店等陆续兴起来,文旅品牌活动旺起来,承包庭院养殖鸡鸭鹅、猪牛羊等土特产逐渐发展起来,各具民族特色,彰显各族人民的多彩民族风情。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