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篇散文题目起得特别好——《阳光走着猫步来》。猫走路本无声无息,即使响也只细微得可以忽略不计。而就我三次与怀远古镇相遇、相识、相知的经历来说,我觉得怀远作为广西宜州古镇,无时不在演绎着变化,从历史的深处走到现在,它的阳光芬芳四溢了,它迈着的步子悠闲了,它吧嗒吧嗒地,就好像一只猫行走的步子呢!
说起相遇,必须从去《河池日报》送稿时说起。因为去的路上车走如飞,我已没有了准确的记忆。从金城江返回时,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消除疲乏和劳累,我读着随身带的一本书《瓦尔登湖》。突然,那一片清澈如镜的湖水,一股脑儿出现在我的眼前了。那湿漉漉的夹着水藻味道儿的风,也透过窗子的罅隙,吹在我的身上,无比舒爽无比惬意。我以为窗外下雨了。等到我合上书本,抬眼寻找天边夏天雨霁的彩虹时,看见湖面——更确切地说是看见天空——湛蓝无比。湖水水质澄澈而透明,天空与清幽幽的湖水都连成一片了。而正待我思忖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景物:天空、山岭、树木、大桥、禾苗、楼房,以及它们的倒影时,班车一个颠簸,拐弯开进了怀远古镇,走进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旧时空。
我乘坐的是小巴客车。去时一溜烟,回来时也风驰电掣。因为仲夏季节,天气又闷又热,风从车窗的缝隙灌进来,却没有一丝凉爽。怀远古镇里,卖雪糕、卖蛋筒、卖葵花籽、卖鸭蛋的,一边喊着,一边拼力挤到车窗边,努力推销手中的物品。我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我买了一个颜色金黄的嫩玉米,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我听到“金(城江)宜(州)”一级公路上,呼啸一声,渐远渐小;又呼啸一声,又渐远渐小。我知道那是车子行驶的声音,它们开往金城江或者开来宜州,甚至开去遥不可知的远方。远远的古巷里边,有圆润的甜滋滋的声音,那是在仿古叫卖:“哎~卖大烟哎!卖大烟哎……”我从地图上知道,我所停憩的小车站,叫怀远车站。
说到相识。2005年去探访朋友,那段时间我供职于宜州保安公司,当一名小小的保安员。之所以说“小小的保安员”,是因为在历史面前,在书山面前,我小得微不足道。我从宜州的一个蚕种场,骑上那辆我在读河池师专时买的单车,上了“金宜”一级公路,向怀远古镇进发。等到风尘仆仆去到怀远,我的脸上、头上已蒙了一层灰。我骑到怀远码头,掬一把清水,浇在头上,洗去满头的灰尘,从而又精神抖擞,信心倍增。
那天晚上,我们在怀远小学吃猪下水白菜火锅,火锅里的瘦肉、猪肝与粉肠,让我们吃得意兴盎然;我们聊得很投机,聊《黄帝内经》和《中医脉诊》,我在河池师专图书馆里抄下的脉象诗歌,朋友甚至可以倒背如流。我们谈到一个话题:即一条河流——也可以包括很多条河流,比如古镇怀远两条河流相汇——对一个城镇的滋养问题,我的朋友说得头头是道。我们最终有了共识:河流就像人身上的脉搏一样,流动得好,城市则兴盛,人民就会享受到更多的福祉。
2020年12月16日,我再度探访怀远古镇,这算是我与怀远古镇的相知了。这天,寒风呼啸,听说广西很多地方都下了雪。我们下了中巴车,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投进怀远温暖的怀抱。我们的皮鞋叩击在老街的青石板上,因为下雨路面湿滑,所以闷闷地响着。如果是晴天,我想那“嗒啦——嗒啦”的声音,一定会左右弹跳,传得更加遥远。遥远的天空有雄鹰在盘旋,发出呀呀呀的叫声。我们参观了粤东会馆,参观了歌唱家唐佩珠的祖上居住地。我的高中同学杨叶成举着河池市宜州区“记着乡愁·寻梦老街”文学采风活动的旗帜,舞上舞下,而旗帜在寒风之中猎猎飞扬,就像一团上下燃烧的火焰。虽然寒风凛冽,但跟着火把行走,我们的干劲儿直上高高的云霄!
正走着,突然噗地一下,一只金黄色的波斯猫从屋檐上跳下来,它的突然出现吓了我一大跳,我也差点儿一脚踩在它的脊背上。看到那只波斯猫,让我体会到了异常深刻的乡愁。而“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看见身边存在故土上很难忘却的根本。它根深蒂固,叩之铿铿锵锵的。我这么思考时,那猫已围绕我跑了一大半圈子儿,穿过我的胯下,围着我的右腿,喵喵地叫着,用身子蹭着我的裤脚,好像恳求我赠予它一些美味佳肴。于是,我赠予它一根满肉的火腿肠。
正待继续赶路,我突然听见另一只猫在房顶叫唤。那叫声让人毛骨悚然。同行的杨叶成说:阳光走着猫步来!我们都笑了。而房顶的那只波斯猫好像害羞似的,用它两只露出肥软蹄印里的爪子,嚓嚓地磨钝在铁青色的瓦片上。然后,便气定神闲地,悠悠闲闲地,走开了。同行的一位文友,咔嚓一声拍照。在那一瞬间,我身边的波斯猫已不知去向。我心里决定,下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必须再游一游怀远古镇,感受它那灿烂得如同波斯猫慢悠悠行走的步伐。
是的,怀远会沐浴在阳光之中。
怀远宝贵的旅游资源,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我们要开发它,但不能过度开发;我们放开步子,又不能随意放开步子。一句话,我们既要开发又要保护。离开怀远时,班车徐徐地开着,我向怀远古镇挥手说再见。我说我们会再来的,因为怀远还有许多古迹等待我们去撩开其神秘的面纱:比如渔舟、渔网、古砖、古石、会所,甚至藏在崇山峻岭里的古波画马岩。
【作者简介】韦克友,1977年生,广西宜州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民族文学》《小说月刊》《广西文学》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