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族作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怀远的猫步
回望远街“那莪”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望远街“那莪”

□ 周 敏(壮族)
 

在滔滔的右江之滨,有一个叫远街的古村,这个地处桂西一隅的弹丸之地,见证了土司制度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个人气鼎盛的衙门和集市,时光流逝,世事更迭,这个右江重埠褪去浮华尘埃,洗尽一身铅华,淹没在时代的洪流里。

我去过远街不止一次,每次踏上这片土地,总被它的前世今生深深吸引,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土司文化穿越时空,仿佛又回到了那繁华喧嚣的时代。

远街地处田东县思林镇坛乐村,与镇政府隔河相望, 距县城29公里。这个地方原叫“那莪”(壮话意为长满芦苇的田块),是右江南岸一片平坦、肥沃的田垌。远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宋朝上林土县土司衙门所在地,村庄布局整齐美观,由古街巷、土司半岛、古码头组成。这里水资源丰富,右江绕屯而过,迂回曲折的古老护城河,东南西三面环抱土司半岛。护城河两岸植被茂盛,古树名木随处可见,水草杂灌丛生,野趣盎然。

行走在千年古村的远街屯,宛如穿行在一条由岁月交织而成的时光隧道中,望着夹插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村民楼房边上土司府的断垣残壁,满地的瓦砾砖屑,以及随意丢弃在农家门口的石兽、石磨、石碓、石墩等,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封建时代,中央王朝为了更好地统治这一地区,任用土官管理当地事务,采取了“以夷治夷”的手段进行治理,从元代开始在广西建立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在广西延续一千多年,由于各地土司分地而治,因而土司遗存分布在广西各地,上林土县土司遗存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上林这个地名有个小插曲。屯里人说,以前有一拨外地人来远街游玩,乍一听上林这个地名懵了。“这里不是田东县思林镇远街屯吗?怎么来个上林县呢?”原来,他们误将九百多年前的上林土县当成如今南宁市的上林县了,其实不然。北方山东籍的朝廷命官黄嵩,随狄青南征侬智高有功,被宋代朝廷封为世袭土官,始于宋朝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在英竹村江林地建立城堡设置县衙,后于宋绍兴三年(1133年),将江林改为上林。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上林县衙迁至英竹村那料屯东桑。康熙三十八年(1669年),上林县衙又迁至枯街村。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上林县衙最终定于那莪,即今思林镇坛乐村远街屯。

远街屯是清代上林土县黄氏土官的衙门所在地,寨子建在台地上高于四周,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这里曾是一处富丽堂皇的土司衙门,如今除了蜿蜒的护城河和若隐若现的寨基,其他建筑早已淹没在荒草和泥土之中。静静屹立在右江边上的古码头及码头上方的石碑,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远街那段久远的历史。

在以船舶为交通工具的时代,码头是水路的驿站。作为县衙,又是当地圩集,远街与外界的联系日益频繁,商家到邕州(南宁)打货,右江对岸民众赶集,土司出巡等都是通过码头走右江水路。因舟楫人马来往频繁,原有的土码头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民众行路不便,怨声载道,导致外地商人不来这里做生意,使得街市一度萧条。土司夫人从氏体恤民情,慷慨解囊,用自己的私房钱修建码头。码头共有一百二十级,用花岗岩砌成,至今仍坚实稳固。

码头上方石碑记载:“我邑署前街河岸,自嘉庆年间造有石码头一所,数十年来水冲崩塌,不堪行走,街民无力修整,近庆官妻从氏慨将私囊,鸠工修造完好,居民方便,载道欢呼,特为勒石,以为志云。合共支用钱陆拾千文。光绪六年三月。”

逝者如斯夫,站在江边古老的码头上,眺望滔滔东去的右江,遥想当年舟楫穿梭的江面,一个商贾云集、物阜民丰的远街浮现在我眼前……

上林土县县衙几易其地,最终定衙于那莪,最后一次搬迁颇具传奇色彩。传说,当时县衙里养有一匹白马,高大彪悍,专供土司黄爵泰骑乘。此马性情暴烈怪异,悍猛不羁,除了主人外其他人难以驾驭。放牧时一出厩房便扬蹄往北狂奔,到那莪这个地方才停下来吃草,牧马人把它赶到别的地方放牧,它总是跑回这里。牧马人于是将这事向土司禀报,土司亲自到场察看,发现那莪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水草肥美、禾壮鱼肥,前临滔滔右江交通便利,后有笔架山和古榕江两道天然屏障固若金汤,是一块建衙门和居住的风水宝地。于是,1699年黄爵泰号令民众在那莪筑屋建衙,将县衙搬至此地。

远街县衙驻地分为内署和央街两部分,内署设土司官邸、兵营、祠堂等,央街建有随员和仆人的居所、集市门店和一条用青石石条铺到右江边与码头相连的三里长街,形成了“上下出入,威显仪宜,步步踏石,足不沾泥”的封建官贵格局。县衙仿照江林环境,挖一条护城河,立于右江岸上,三面环水,亭台楼阁,耸立其间,气势恢宏,环境幽雅。央街两边骑楼飞檐,鳞次栉比,三日一集,人流如织,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黄氏土司统治那莪二百多年,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香火连绵,百姓安居一方。自1052年至1918年,黄氏家族世袭上林土县知县职位二十六代,历时八百六十六年。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制度。土司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土皇帝,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权力至上,然而土司也因势力有限,不时遭地方文武官刁难勒索。

在远街,有一块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朝官府颁布的“勒石永禁”禁示碑。石碑上刻了“不许勒取土司,贽见贺仪,及年节生辰馈送,一概禁止”“不许沿村勒取酒饭、轿马,违者听土司详究”等八条禁令,严禁文武需索土司以安边境。作为文物,这块禁示碑运至有关部门收藏。不久前,我在百色粤东会馆目睹了这块三百年多前的廉政励志石碑。略显斑驳的石碑默默地躺在屋角里,似乎在向人们述说晚清朝廷反腐倡廉、勤政廉政的故事。

历史的车轮碾过时光,滚滚向前。清末桂西南实施“改土归流”,1918年广西国民政府设置思林县,上林土县并入其中,县治所设于右江北岸的驮用圩(今田东县思林镇政府所在地),沿袭八百多年的上林土县土司划上了休止符。那莪央街离新设置的思林县衙和集市较远,尔后被称为“远街”。

初春的远街,阳光灿烂,山风吹拂,护城河边的古榕树在暖阳的照射下,葳蕤蓊郁,流光溢彩,倒映水中,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田园风光图。

“每年庆丰收民俗祭祀活动,是我们屯一直延续的习俗,为了挖掘和保护远街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从2016年开始,屯里将民俗祭祀活动整合成民俗文化节。节日期间,本县及周边县群众欢聚这里,举行庆丰收游行、百年古榕祭祀、篝火晚会和百家长桌宴等活动,热闹非凡。”陪同我们参观的远街屯屯长陈世芬眉飞色舞地说。

远街民俗文化节以庆丰收民俗祭祀、继承传统、弘扬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成为田东县地方文化标志的节庆活动。2018年,远街民俗文化节荣登国家农业农村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金榜。

【作者简介】 周 敏,广西田东人,现供职于田东县妇幼保健院。系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报签约作家,有作品发表于《民族文学》《三月三》等。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