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3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在南宁举行广西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好于预期的显著成效,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运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成为带动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引擎。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有机衔接“一带一路”、西部地区货物出海出边的主通道和RCEP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地区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
大能力运输通道加快形成。南宁至崇左高铁等关键项目建成运营,贵阳至南宁高铁开通在即,黄桶至百色铁路、合浦至湛江高铁项目可研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高速公路三大主通道广西段已全线贯通,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南宁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成运营,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T3航站楼及配套设施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规划建设自重庆、成都至北部湾出海口的三条主通道正加快形成。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枢纽功能明显提升。江海连通工程—平陆运河已全线动工建设,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一批港航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具备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通航和30万吨级油轮靠泊能力。2019年至2022年,北部湾港综合吞吐能力从2.6亿吨增长到3.15亿吨,集装箱航线达75条,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通道物流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至2022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从382万标箱增长到702万标箱,增速均排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海铁联运班列年开行量从2243列增长到8820列,线路覆盖我国17省63市121站;中越跨境班列从1026列增长到2182列;南宁机场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从0.23万吨增长到7.3万吨。今年上半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4%,海铁联运班列增长9%,南宁机场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增长4.5%。
通道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北部湾港综合收费与国内主要港口基本持平。2022年我区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9年分别压缩10.9%和74.8%,通关效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今年1—5月,广西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0.56小时和0.19小时,比2022年同期分别压缩33%和63.5%,通关时效进一步提高。
通道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中马“两国双园”等一批跨省跨境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凭祥、东兴、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推进,临港产业、临空产业、沿边产业加快发展。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经广西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超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已累计超2900亿元、增幅近50%,通道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推动广西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4年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将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牵引工程扎实推进。2019年至2022年,自治区财政累计统筹资金980多亿元支持通道建设,金融系统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通道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近6000亿元。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我区将围绕2025年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目标,大力提升通道运输能力,不断强化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功能,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贡献。
(记者/韦颖琛 实习生/覃骏扬 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