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记者从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广西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获悉,2021年以来,广西紧盯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聚焦全区核心种源和关键育种技术等重点,开展种源“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采取一系列措施,广西实施种业振兴取得良好成效。
抓好种业振兴顶层设计。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广西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十四五”种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等部门印发《广西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为“十四五”广西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及主要任务。建立种业振兴行动厅际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全区种业振兴工作。
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加强农业品种培育创新。目前,广西已初步建立国家级和省级相衔接的种质资源保存保护体系,已建成国家级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9个,自治区级97个,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及中间材料10万余份、畜禽遗传资源约11万头(只)、水产种质资源32万尾(只)、蚕品种资源700多份;野生稻、甘蔗、糯玉米种质资源保存量分别占全国的1/2、1/2、1/3,其中稻种资源数量居全国首位。建成广西首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成为全国三大地方鸡种活体基因库之一,保存禽类品种资源21个。
大力实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高产优质品种。2021年以来,审定新品种881个,其中水稻565个,排全国前列。2023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中,优质稻占比达84.6%;选育登记甘蔗新品种43个,占全国34%。
助推优势种业企业发展,加强现代种业基地建设。成功举办中国(广西)-东盟现代种业发展大会、“看禾选种”大会、“好种好品”擂台赛等系列活动,展示推介水稻、玉米等品种累计4647个(次),擂台赛获奖品种232个。12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第10。仅2021年广西杂交水稻种子市值达22.60亿元,全国排名第2,占比达12.8%。
2021年以来,广西支持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已建成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11个,其中生猪核心育种场5个,排全国第8,占比5.2%,核心群母猪数量排全国第3;建成水产良种场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28个。广西海南南繁基地提档升级项目获批准,40万份库容的广西作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已开工建设。
下一步,广西将聚焦品种培育和种业基地建设,统筹兼顾做好资源保护、企业扶优、市场净化等工作,着力推动种业振兴取得更大成效,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提供种源支撑。
(记者/陆照德 实习生/甘艳红 雷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