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 服务示范活动在蒙山举行
媒体如何放大“反浪费”的正能量
崇左市“六推”“道中华”共道中华之美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左市“六推”“道中华”共道中华之美

 

今年以来,崇左市采取“六推”举措开展“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工作,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宣传推介工作热潮,推动栏目关注率、分享率、阅读量、点赞收藏量等指标增长,全市用户数稳步增长,充分发挥了栏目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面向党员干部推

印发《关于认真做好“道中华”栏目学习宣传推介等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进一步增强做好“道中华”栏目学习宣传推广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积极创新学习宣传推广形式载体,利用好、服务好、传播好“道中华”公众号,常态化开展学习宣传推广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工作会议作统一部署,进一步增强做好“道中华”栏目学习宣传推广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如2023年民族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50多位与会领导现场关注“道中华”公众号。此外,利用党务工作群,向全市党员干部推送《让我们一起“道中华”——致全市各族群众的一封信》,发动各个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共同关注“道中华”公众号。

面向海外华侨推

在华侨小区内设置“道中华”宣传栏,从公众号中选取贴近本地生活、与本地风俗习惯更为接近的文章内容,定期更新,向侨界群众和各族群众推介“道中华”品牌。从“道中华”公众号五大版块资源中不定期选取内容编制成“口袋书”,每期选取文章5篇,目前已编制成文化符号(传统节日)、民族交融、文学艺术主题共3类“口袋书”共5000余本,向侨企、侨眷分发、宣传。组织侨界青少年在“侨心书苑”开展读侨史活动8次,在活动中组织观看“道中华”各类文章、视音频等学习资料,进一步引导侨界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在凭祥建成侨胞联谊交流中心,为5个同乡联谊会提供集中交流平台。中心两边修建有同心文化长廊和同心文化广场,馆内设有桂侨阅览室、会议室、侨助中心等3个功能区和中华民俗文化、桂侨“故事宣讲团”“艺术宣传团”、边境历史变迁、中越友谊之窗、“以侨为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桂侨丝路驿站等6个展示区,把“道中华”理念贯穿融入到展厅中,通过实物、书籍、影像、图片等形式灵动鲜活地展现中华文化、民族艺术等中华之美。此外,整合侨领侨团海外资源,以“侨企+互联网+”模式,打造线上线下归侨创业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微信群等形式推广“道中华”公众号,在微信群中转发相关文章,引导侨界群众关注“道中华”,并以国内的侨界群众为媒不断向外推广,邀请海外华侨华人共道中华,对外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海外传播。

面向高校师生推

对崇左9所高校师生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将“道中华”公众号上传至校友群、学校网站等形式,发动校友关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赋加第二课堂学分方式,发动全校18000多名在校生关注“道中华”公众号,并积极推荐学生参加首届“道中华杯”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研究比赛,思想政治教育212班刘彦彤同学获二等奖,并被授予“道中华青年推广人”称号。

面向景区游客推

与中国民族博物馆合作,在崇左市壮族博物馆举办“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展(崇左站)”。在主题展中融入“道中华”公众号中的文化符号、民族交融、文明互鉴等版块宣传重心,全面发掘崇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让各族游客直观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和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在各辖区景区售票窗口张贴“道中华”公众号,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游客关注。例如定制10000把印有“道中华”公众号宣传小扇子,分发至各景区售票窗口,通过邀请各族游客关注公众号,派发宣传小扇子的方式,扩大“道中华”公众号的关注面。

借助宣讲平台推

在各级党校开展培训授课、“红石榴”讲堂开讲时,发动学员积极关注“道中华”公众号。同时,在专家授课、调查研究、挂点帮扶、探亲访友等实施“四讲行动”过程中,全方位多层次推广“道中华”公众号。在“崇左石榴红”公众号推送《让我们一起“道中华”——致全市各族群众的一封信》,邀请全市各族群众一起关注“道中华”公众号,一起走进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

立体式融入工作推

该市本级划拨2万元作为“道中华”公众号推广经费,并将“道中华”公众号推广宣传任务纳入各县(市、区)绩效考评范畴,确保推广工作落到实处。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单位加强工作统筹,把“道中华”栏目学习宣传推介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红石榴”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壮族三月三”、侬峒节等各类活动,融入“三项计划”各项活动,融入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等各方面工作,形成多点发力、全面动员、全域覆盖的学习宣传推介工作局面,不断扩大“道中华”栏目的覆盖率、知晓率和影响力,真正使该栏目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尖上的“微课堂”。

(隆艳英)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