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4
 
习语精读
广西民族报
贺州:清凉瑶寨客如云来
广西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7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西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自治区民宗委2023年上半年推动共同发展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自治区民宗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三个意义”上取得新成效。2022年中央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绩效评价考核获得“A”,牵头在崇左成功举办“民营企业进边疆”产业合作洽谈会,在全国“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广西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工作情况的报告》获得国家民委工作简报采用,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新成效。一是全面履行乡村振兴工作职责。按照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教育保障、易安后扶、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资金保障、宣传文化等专责小组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工作、按时参会、按要求报送材料。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安排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央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5.08亿元,占资金总量的70.9%。三是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把德保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点,通过上下联动、以点带面,开展防止返贫各项指标动态监测,向国家民委报送2022年全年与2023年上半年民族地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益参考。组织发动区内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医药类)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德保县开展捐赠工作,共有18家企业向德保县捐赠了价值256万元的防疫物资。四是抓好定点帮扶工作。民宗委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带队赴定点帮扶村调研指导工作。及时完成定点帮扶补助经费50万元的分配及拨款工作,完成了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轮换工作,顺利完成人员和工作交接,组织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消费帮扶工作。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增收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一是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经统计,2023年提前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投入产业发展3.75亿元,占本批资金总量的61.73%。二是深入开展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巩固深化2021、2022年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成果,持续开展工作指导和资金支持。三是促进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组织开展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试点企业申报工作,起草了《促进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四是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争取获得中央对地方民贸民品生产贷款贴息引导支持资金19261万元。开展“十四五”民族贸易企业新增和动态调整认定工作,将258家企业纳入全区“十四五”民族贸易企业目录,更多企业将享受到民贸民品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加大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力度,与自治区财政厅、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将单个法人企业每年最高贴息总额从5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向国家民委申请将壮族天琴、五色糯米饭、油茶、螺蛳粉、六堡茶等一批广西民族特色商品纳入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目录,扩大目录商品范围。

强化督促指导监管,赋予资金项目“三个意义”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使用管理资金。一是争取中央资金实现新突破。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国家民委争取资金,2023年共获得中央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71588万元,比去年增加4077万元,增幅6%。二是聚焦重点工作分配资金。资金分配在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基础上,重点向自治县、边境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市、区)、民族村寨建设、兴边富民行动、民族手工业发展倾斜。按要求完成2023年提前批、第二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分配,资金分配方案获得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的表扬和肯定。三是强化资金全过程监管。强化项目前期管理,完成2023年提前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项目备案工作,提前批资金60760万元,共落实项目823个。第二批中央资金各地正在落实项目中。加大项目实地督查力度,上半年赴防城港市防城区、东兴市、上思县,崇左市宁明县、凭祥市、大新县、天等县开展专项资金实地督查。派员参加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政策落实情况自查专项行动、全区衔接资金项目资产核查,全面落实资金分片包干责任制。全力做好2022年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2022年国家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自治区党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细化整改措施,向市县印发整改通知,推进民宗委系统落实整改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整改任务。印发了《进一步规范资金项目公示碑(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安宁和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持续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百千”工程和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60个创建点被评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其中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38个,市级18个),示范作用持续彰显。大力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加强对天琴艺术、侬峒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依托边境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载体,广泛开展边境“国旗工程”“和谐壮乡·团结进步”“和美校园·同心筑梦”等活动,边境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不断增强。边民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进一步巩固。二是高位推进“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牵头会同自治区工商联、商务厅、投资促进局共同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6月9日在崇左市召开的广西“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产业合作洽谈会,共有200多家优质民营企业高管参会,现场签约产业合作项目23个,总投资额78亿元。围绕广西15条重点产业链推介我区国家开放平台,发布广西边境地区重点产业推介招商合作项目68个,总投资额约为865亿元。会后,崇左、防城港、百色3个边境市组织华为、碧桂园、盛隆、永道等70多家区内外民营企业深入边境考察洽谈、投资合作,共有43个项目落地,达成意向投资120多亿元。三是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试点建设。配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加大边境地区“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支持力度,指导靖西市巩固试点成果,积极向国家申请将东兴、凭祥两市纳入“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范围。四是开展兴边富民创新推进试点。对纳入试点的16个村寨进行集中打造,通过示范创建、以点带面,不断改善边境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密切联系各族群众、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能力实现新提升。结合主题教育,开展民族特色村寨面貌提升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委托乡镇实施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项目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课题调研。根据国家民委工作部署,结合广西实际,开展《广西各民族共同现代化进程研究》《广西民族政策措施“三个意义”成效评估》课题研究。组织开展“兴边富民与跨境民族”相关方面研究。配合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深入边境地区,开展稳边兴边富民工作调研。配合自治区政协开展边境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提出对策建议。收集全区各地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了解掌握需要自治区层面解决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使用管理和民贸民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下一步,自治区民宗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为抓手,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作新贡献。

(自治区民宗委经济发展处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