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宗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八步区以“民族团结+”走出融合发展新路子
罗城:开展主题活动 促进民族团结
屯鸾村用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邕各族同胞共迎端午节和古尔邦节
融水立法传承保护芦笙和斗马传统民族文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步区以“民族团结+”走出融合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贺州市八步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坚持“八方融合、步步图强”,扎实做好“民族团结+N”各项工作,不断激发创建活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把示范带动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点来抓,走出了一条具有八步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新路子。

“民族团结+组织领导”,强化创建引领

八步区始终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保障,注重科学谋划、高位推动,成立了由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将创建工作纳入该区委、区政府重要日程。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常态,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创建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科学统筹谋划,严肃跟踪问效,及时解决人、财、物方面困难,强力推进工作措施落实。该区人大、区政协积极履职担责,围绕创建工作目标,精心组织视察调研、民主监督等活动,全力助推创建工作。该区纪委监委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和问题整改。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围绕创建任务,压实责任、全员参与,形成了党委决策定思路、人大监督强保障、政府落实抓推进、政协助力激活力、纪委监督严纪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民族团结+文化传承”,激发创建活力

八步区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将民族节庆活动作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注重创新八步特色,支持民族音乐、舞蹈、戏剧、服饰和工艺品等创作展示,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让各民族文化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大放异彩。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剧《审麻袋》荣获广西第十届基层群众文艺汇演喜剧类一等奖;原创舞蹈作品《同心房》入围2022年全国民族民间创作作品(中南片区)汇演活动,并荣获广西第十届基层群众文艺汇演舞蹈类三等奖。通过开展孝文化、贤文化、廉文化教育等途径弘扬优秀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促进文化振兴,分别在贺街镇、铺门镇打造家风馆、封阳文化博物馆,宣传展示优秀家规家训家风、传统民俗文化,助推家风教育融入百姓生活,家风民风越来越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越来越显著。

“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加快创建步伐

八步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系统资源丰富、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利用各类平台促进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引导民营企业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让民营企业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者,促进民族团结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全过程。贺州市顺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香芋、红薯等现代特色农业种植及农产品加工,建成香芋种植基地8个共13000亩,带动周边乡镇3600多名各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香芋等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坚持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共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1711.98万元,解决了民族地区发展瓶颈,极大提高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民族团结+社会治理”,夯实创建根基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创新探索“民族团结+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八步区莲塘镇炭冲村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乡村治理日常,以“方言议事”“古树座谈”“挑灯会议”“松下和谈”等方式,组织村民理事会、石榴籽工作团就乡村治理事项就事说事、畅谈想法,累计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150多个,让各族群众在互利互惠互信的基础上共享乡村治理成果。城东街道爱莲社区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警务室、业主代表和物业公司“五位一体”为民服务体系为依托,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管理水平,提供绘画、跳舞、插花、健康义诊等服务,让外来务工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社区的温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使八步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基层不断焕发出新生机。

(廖益嫔)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