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构建诗意的个人精神家园
游客在雨中的青秀山景区赏荷
母亲的粽子
编辑生涯二三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6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诗意的个人精神家园
——土家族子弟蔡永良印象记
□ 黄 鹏(壮族)
 

南宁的夏天,通常气温都很高。在一个阳光放肆、热风袭人的日子,蔡永良给我送来了他的散文诗集《我在诗里读你》和诗集《我的世界你来过》两本书稿。通读后的感觉是,他的诗作里有一个属于他的精神家园,栖居着他的内心活动与灵魂诗意。在这个精神家园里,有低吟浅唱的婉约,有引吭高歌的旷达,有豪放的壮丽,有细微的精致,给人予视觉的多彩、精神的共鸣和美好的感觉。

其实,我认识蔡永良时间并不长。大约是去年5月,诗人陆江波约我出去见面,说要介绍一位诗人给我认识。虽然第一次见面,但蔡永良很健谈。我在他滔滔不绝的说话中,沉静地打量着他:个子不高,一米六几的样子;脸圆带方,头发短细,五官端正,眼睛有神,人显精干,语速很快。既有农家子弟的质朴,也有军人的干练。谈吐中,偶尔有些乡音,让我觉得他不是广西人。后来,才知道他是贵州省德江县地道的土家族农家子弟,18岁参军,离开黔山贵水,来到广西边境宁明县当兵,而且这兵一当就是十多年。当兵的十多年里,他写通讯、写报道、搞拍摄、做宣传,也写诗歌,这两部诗集里不少作品就是在军营里写出来的,洋溢着军旅生涯的诗情画意,闪耀着边关将士的风采。1997年他转业到地方,在南宁电视台工作至今。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几十年来,他的新闻工作成果颇多,既获过广西新闻奖一等奖,也获过全国百佳优秀电视新闻栏目奖。

见面那天,在场还有黄佩华、梁洪、丘文桥、房永明、陈宁等作家、诗人,大家喝茶、嗑瓜子、聊天,气氛很是祥和、热烈。那时,我注意到,蔡永良虽然说话多,但废话少,话语间有其独立的思考和见地,富有军人气质的话语干净、利落、直白,毫无违和感。言谈举止中,感觉他对人真诚不虚伪,论事客观不偏激,既襟怀坦荡,又满腔热情,流露出一种重情重义、质朴善良、纯洁美好的品质。

在古代,文人无论是从政,还是从事其他职业,除了写得一手好文章之外,一般都还会写诗,而且诗写得还蛮好,能写、会写、写得好,是古代文人的一个基本条件。但现在就不一样了,绝大部分现代文人从政,都要掩盖自己的写作能力,因为,一旦你被认定为是能写会写的人,领导就会把你归到写手那一类,平时没完没了的要你写材料,但就是不提拔重用你,只堪当刀笔吏。或许是蔡永良身上的文人气息太强了,或许是他心直口快的耿直性格,他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一直没有得到施展,他就只能做写写拍拍的事。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坚持几十年创作下来,竟然累积成两本诗集,无意中把自己写成了诗人,不知他是有何感想?

蔡永良豁达,看淡了官场事,便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他上他的班,喝他的茶,做他的事情,写他的文章。工作、读书、写作、生活,该干嘛干嘛,日子过得淡然却充实,倒也忙中有序、自得其乐。工作之余潜心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畅游。持续的奋力耕耘,使其新作连绵不断,精神家园日渐丰富和开阔。

蔡永良的诗作视野开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真意切、诗意丰沛、美感蕴涵、语言精炼、富有思想,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历史幽深,有的只是人生的所感所悟,生活的所经所历,日常的所思所想。作为农民的儿子,他能始终心怀故乡,在《故乡,我的诗和远方》《父亲》《母亲》《情醉乌江》《故乡,我一生写不完的诗章》等篇章里,故乡的意象业已成为蔡永良不可或缺的经验和想象元素。而作为军人,他能情系军旅,在《绿军装》《军魂》《巍巍界碑》《独倚岁月,望断烟火》《一壶老酒》等篇什中,军旅生涯那些日常的事物,无疑成为蔡永良今生难忘的经历和刻骨铭心的体验。当蔡永良以离开故乡从军、转业他乡工作等方式逐渐远离乡村走向远方、离开军营走进城市的时候,他又以诗歌写作的方式,不断地回望、回归自己诞生和早期成长的故土,以及付出青春年华的军营,审视转业地方几十年的工作生活,这在某种意义上,就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还乡、心灵回顾和品质提升。蔡永良的诗歌,大多写得短小精悍、简洁明快、文字优美、富有哲理、予人启迪。在内容上,或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或抒写大自然的原始诗意,或表达对故乡及父老乡亲的赞美与感恩,或讴歌人间真情,或思考人生的精义,富有浓郁的古典质素和高贵的生命情怀,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充满了一种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尊重与关爱,读后颇能启人心智。

诗歌的写作目的因人而异,诗歌的作用指向因主题而不同。但不管如何,诗歌作品一旦生成,就蕴涵了诗人的心灵指向和精神建构。蔡永良的散文诗和诗歌是互相媲美的,他用达观、温情、宽容、善意、悲悯来体现其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联,通过一首首诗歌内蕴的光亮和鲜活的意象,构建起他的精神家园,这个精神家园,不是凌空高蹈的海市蜃楼,而是从日常生活、灵魂深处生长出来的接地气的心灵寓所。这个心灵寓所,不仅展示着蔡永良心灵思想的深博,也展示着蔡永良精神境界的高阔。

当然,两部作品集里,也有的作品在主题提炼、内容厚重、意境营造、美感赋予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蔡永良长期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和宣传工作,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生活积累,这既是他的创作资源,也是他的人生财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深厚生活积累的蔡永良,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