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里芝水库,仿佛镶嵌在新加坡中部的一颗翡翠,碧绿润泽,清新可人。植被莽莽的原始森林与澄碧清幽的浩瀚水面相映成趣,行走其中,如同在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水画中漫步。
我在国内见过的水库,多半蓄水调洪发电多功能于一体,且多在地形险要的高峡之处,若要行走其中,或舟车相伴,或攀爬相随,很难寻找诗情画意。新加坡半岛地形,无高山大川,修建水库并非为了发电,而是为了蓄水,因此新加坡人将境内大大小小的水库都叫做“蓄水池”。这些蓄水池,蓄自然雨水,蓄从马来西亚买入的淡水,蓄经过处理的“新生水”等等,供应千家万户的自来水,就源自大大小小的蓄水池。
一道大坝锁住了一面硕大的盈盈明镜,水波不兴,天光云影,说麦里芝水库的水面是一面明镜,一点不为过。水边不远,有几个简易码头,那是皮筏艇爱好者练习用的。有几对男女正在码头边练习登艇,小小的皮筏艇,只容得下一人,两个爱好者在同伴的帮助下,登艇、侧翻、落水,一直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我在一旁看着,觉得有点枯燥,他们却乐此不疲,也许这就是爱好的力量吧。
岸边有禁止钓鱼的牌子,清晰地提示,如果违规在麦里芝水库钓鱼,将被罚款3000新币。过皮筏艇码头约300米,就是森林边缘。道路在此分岔,左边近水,是人工铺就的步道,曲曲折折顺着水库边缘延伸。右边上山,是一条类似于我们国家以前农村的机耕道的沙土路,路边的指示牌显示可抵达武吉知马山。我选择走靠近水库的人工步道。平静的水面,靠近森林边缘处水草不多,亦不见小鱼嬉戏。一路行走,不时可见砍倒或者锯断的大树,但没有人将它们清运走。
也许是四周高大的树木挡住了风,树叶不见摇曳,偶尔有水鸟一头扎入岸边浅水区,叼起一尾小鱼,倏忽远去。路上,不时有人迎面过来,或一人,或三五人,或二人结伴,步履匆匆。亦不时有人从后面赶上来,走到前面很快不见踪影。
沉醉在静谧的山光水色之间,忽然发现步道离开了水库边缘,折向山里。此地看不见大坝,不知在水库的第几个山弯。继续前行,走进了山林深处。寂静,除了高大的树木还是高大的树木,迎面而来和后面赶上来的人越来越少。听说这一带山林有野兽,我一个人遇上野兽咋办?心里忐忑,脚步也迟缓许多。就地折返?回程显然不短,也许走下去,前面就到水库边缘,又有新的沿水步道呢!正走着,突然迎面过来几只猴子,个头比我之前见过的猕猴小许多,毛色灰中略带白,蓬松,它们缓慢地走在林中的“机耕道”上,没有避让之意。四下张望,无人。我紧了紧背包带子,瞟一眼带头的母猴,假装若无其事地走过去。终于远离了猴群,拍拍跳得剧烈的胸口,站在一棵大树下歇气。
后面上来一位徒步爱好者,攀谈间得知,她姓陈,新加坡人,老家福建厦门。她说:“刚才也遇到了猴群,只要不跟猴子对视,就没有事,再就是不要显露出身上带有食物,也没有事。”一路同行,她说这一带山林还有山猪,曾经有人在山下的公交站遭到山猪袭击。我问她:“偶尔在路旁见到标有公里数字的小桩表示什么?”她说:“那是告诉徒步者已经走了多少公里。”得知我还想继续绕水库走一圈,她笑着说:“你现在走到这里,已经不可能再绕水库走一圈了,继续往前走不到一公里,就下山,到另一个靠近水库的停车场。”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以前土著居民居住的甘榜屋,为了建设好这个自然公园,这些土著居民都搬迁进了政府提供的房子。
有人交谈,不觉路远。十多分钟后,我们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