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一天的受宠若惊
白头翁(外一首)
阳朔遇龙河畔对山歌
童年的番石榴树
邂逅最美的桂林山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一天的受宠若惊

□ 蓝永秀(瑶族)
 

癸卯年母亲节这一天,未曾谋面却先接到了广西民族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苏长仙老师的微信视频电话,真叫我受宠若惊。

他在电话里非常关心地询问起我最近的写作情况,我惭愧地说:“整天独自转圈儿,像驴拉磨,走不出自我,不成气候,愧对您!”

认识苏老师是从我当小学老师的第十年开始的,那时候是1997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破谷》一书,我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县城看到了横挂在十字街口上的大红标语:“热烈祝贺中国最年轻的作家黄梦笔《破谷》一书出版问世!”

黄梦笔是我同乡,红水河边贡川人。我旋即飞身到大化新华书店去打听老乡新书情况,准备买一本来欣赏。进到书店里,营业员告诉我:“《破谷》一书出版时,书商已承包销售,我店仅剩的五本订量已售罄,无书可售了。你要买这本书的话,可以到红电街去找作者黄梦笔,他家应该还有。”

我找到梦笔,说明来意。他说:“《破谷》卖得很火,都快没有了。”我急忙说:“无论如何,你得卖给我一本。”

梦笔面露难色,许久才答应给我一本,按定价收了20元钱。

《破谷》到我手上只短暂停留了三天,我刚读到一半,就被架线工程队的一位爱好文学的小伙子借走了,之后便“下落不明”。

因为《破谷》让我知道了该书主编是苏老师,从此,我便对他怀有一种敬佩与仰慕之情,总想找机会去拜访他。因为那时我也正在创作一部小说,后来自觉才疏学浅,便打消了拜访的念头。

写完15万字的《瑶山激情》,我便把手稿寄给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不久,文艺处韦英生老师给我复信,评价说一个山乡老师能在教学之余创作长篇小说,实属不简单,并告知我稿子已转交给了《党纪》(后改名为《新时代风纪》)常弼宇副总编辑。常老师审阅后,给我来信约见面谈。他热情地给我讲授小说的写作方法,对小说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我按照常老师的修稿建议,把原稿修改、扩写成了32万字的长篇小说《倒行媳妇逆走郎》。在常老师的引荐下,《倒行媳妇逆走郎》送给了当时的广西文联主席蓝怀昌审读,之后又送审到广西民族出版社徐美老师处。我本想借此机会拜访苏老师,听听这位当了一辈子编辑的方家对拙作的指导意见,而此时的苏老师已退休了,我与苏老师就此失之交臂而无缘相逢。

后来,我来邕工作,因为爱好文学的缘故,与几位老师成了忘年之交,在写作《东明洞里话东明》时,诸世勋教授和王天楷老师反复谈到苏老师在灵马锣圩从事革命工作的故事,言表间无不赞许和钦佩苏老师的才学。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广西民族报》汉文版编辑部主任黄浩云老师的帮助,发表了一个通讯专版文章,且把我加入了“岜莱副刊交流群”,有幸与群里的苏老师成了群友,跟苏老师加了微信后,常读他的大作,领略文采风范。

苏老师在微信视频通话中面善语慈,很关心我的写作和生活,还关切地询问到黄梦笔如今的状况,并感叹道:“如果当初有现在的生活条件,黄梦笔能上高中读大学,绝对不是如今的模样,他的《破谷》已奠定了他作家梦的基础,读书将会使他走得更远。”

临了,苏老师说他今年已八十八岁高龄,腿脚有些不灵活,要不然都可以与我相约会面。

苏老师在视频通话后,给我发来他的著作《劲草》一书的电子版,给我提供了一份最有营养价值的文化大餐!

面对苏老师父亲般的谆谆话语,我非常感动,想到今天正好是母亲节,而我的母亲今年也正好是八十八岁,我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于胸前,虔诚地祈祷苏老师和我的母亲长命百岁!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