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乡村振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强教育”唱响毛南山乡红火好日子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2023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教育”唱响毛南山乡红火好日子

□ 通讯员 邓 平 王月华 覃春妙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五幼儿园全景。(邓炜煌 摄)
▲环江下南中学校园景色。(邓炜煌 摄)
 

“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国唯一毛南族自治县、处于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环江,牢记总书记嘱托,启动实施教育、交通和产业“三个强县”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三周年,也是环江“三个强县”行动重要推进年。

近日,记者来到环江采访看到,幼儿园中童蒙启智,中小学校里书声琅琅,处处皆可感受到桃李芬芳、教育强县的发展脉动。

“环江把总书记嘱托转化为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争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奋进者,打造‘公平而有质量、均衡而有特色’的教育品牌。”县委书记陈斌说。近年来,环江把教育强县放在“三个强县”的首要位置,通过推动基础教育现代化,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目标,用“强教育”推动乡村“长振兴”,助力毛南山乡群众过上红火好日子。

1 不断刷新的“环江速度”

2022年11月30日,概算总投资1.5亿元的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学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五初级中学主体教学楼工程竣工交付使用。从前期设计、预算评审到破土动工,仅用时4个月,从立项到竣工,仅用时不到1年,创下环江乃至全市建校时长最短纪录。

这样的“环江速度”,每天都在刷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如同穿越环江的广西第一条时速350公里贵南高铁一样,环江教育加紧按下“快进键”,拉满“进度条”。

2022年全县财政收入仅7.25亿元的环江,在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却连年递增:2021年统筹各级财政资金投入教育6.9亿元,2022年达7.6亿,近3年来累计投入21.5亿元。“三年攻坚,是环江教育投入最大、新建校舍最多、成效最明显的三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郑志咏说。

投入的递增,换来的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我在这里从小班读到大班,这里有很多我从来没有玩过的新玩具和新游戏,还能学到许多新知识。”谭嘉欣是环江第五幼儿园大二班毛南族学生,3年前她随家人从下南乡老家搬迁到“毛南家园”移民安置区,就近到县第五幼儿园就读。

位于环江毛南家园安置区内的县第五幼儿园,目前共有893名在校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各乡镇边远山区的搬迁户,现在他们不仅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办教育,在安置区内同步建设的第六小学和第四中学,更让他们在家门口轻松就读小学和初中,再也不用为“上学难”问题而发愁。

截至目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区公办幼儿园6所共有3000多个学位,为全市各县(不含区)数量最多,入园率、普惠率、公办率3项指标居全市前列。此外,县城小学7所共有12000多个学位、初中5所共有9000多个学位,全县65%的初中生在城区上学。随着全县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素质明显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学前普惠、小学集中、初中进城、高中提升”的教育强县目标正逐渐成为现实。

“环江速度”频频刷新背后,是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推进。

自2021年启动“教育强县”三年攻坚行动以来,环江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重要事项、部署重点工作,对急难险重工作,双组长坐镇协调指挥,多个部门集中办,一个会议全程办,开辟“绿色通道”,教育攻坚加速推进。

指挥有度,落子有力。3年来,环江对20人以下乡村小学及教学点进行撤并,逐步扩大乡镇中心校及县直学校办学规模,学校布局不断优化,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2 不断加码的“环江力度”

过去的环江教育,水平相对滞后,教学质量长期居于全市中下等水平,尤其是高中教育发展落后,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导致优质师生外流,陷入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怪圈。

挽狂澜者,当用非常之力。面对高中教育长期积弱现状,环江把做大做强环江高中作为发展高中教育的重点工程开展攻坚,从资金、政策、人才等全方位发力,让这所有着86年办学历史的老牌高中重焕新生——

连续5年,环江高中一本升学率在广西33个国家级脱贫县中排名前列,共有16名学生考上清华和北大,1100多人考取“双一流”大学,每年本科上线率88%以上;先后获评“全国首届文明校园”“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大学优秀生源学校”等系列荣誉……

“历届党委、政府给予环江高中大力支持,划拨黄金地块、落实新校区、化解银行债务等,尤其是近3年开展教育攻坚以来,环江高中迎来跨越式发展的三年。”1988年进入环江高中工作至今的全国名师莫战员告诉记者。

莫战员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就有7人考入清华和北大。站在校史馆荣誉墙前,他对学子们的求学经历和发展情况如数家珍。“今年是我退休前带的最后一届,希望能再出3个清华、北大学生,这样就能凑成一桌了。”莫战员笑着说。

3年来,环江高中每年都有学子考入清华大学,连续3年列为“清华大学生源中学”。2022年,全校1600人高考成绩达到或超过本科线,3人考取清华大学,405人高考成绩达到或超过一本重点线,比上一年增加24人。

高中教育异军突起,中小学教育屡创新高。据统计,2022年全县参加中考获总分A+等级的学生189人,比上年多42人。

5月16日,环江第二小学里,实践课堂歌声飞扬,兰亭书苑墨香怡人,民族文化展厅里各类小手工作品琳琅满目。

“这些书法作品和小工艺品,都是老师和学生一笔一画所写、一针一线所绣。”校长莫陶微告诉记者。2017年开始,环江二小主打民族教育特色品牌,开设民族团结系列课程,荣获“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等多个荣誉称号;“民族文化进校园”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获得广西一等奖、全国三等奖;“毛南童声”合唱团先后两次赴粤演出,并登上广西卫视春晚。

这是环江实施“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

在县第五幼儿园,腰鼓、陀螺、竹竿舞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从“娃娃”开始抓起。

在县第五小学,“书润童心 立品养正”特色教育品牌的打造,让书香文化浸润校园。

从一本书、一支粉笔,到一个课堂PPT、一块多媒体黑板,目前环江中小学校与清华大学附中、中央民大附中实现优质课堂资源共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三位一体特色教育品牌创新成果位居全区前列。

……

“教育强县”战略,催生教育理念蜕变,环江正在形成课堂内外百花争艳、各有特色的喜人局面。

3 不断升腾的“环江温度”

在毛南族发源地下南乡,修葺一新的下南中学,白墙黑瓦,窗明几净,学生们有的在硅PU塑胶运动场上锻炼,有的在人工瀑布前流连。

“和县城的教师相比,我们乡镇教师工资更高,评职称更容易。以前是优秀老师想着法子调出去,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安心教书,再无后顾之忧。”下南中学校长卢仕通说。

“不光要感情留人,更要政策留人。”环江教育局局长郑志咏告诉记者,环江狠抓“教育强县”,把教师列入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对“双一流”院校本科、硕士毕业生,每月分别发放2000元、3000元补助,吸引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到环江任教。

关心和支持教育,正成为环江全社会的良好风尚。2022年,在县党委、政府倡导下,环江成立向未来教育促进会,60多家企业及个人踊跃捐款捐物,目前促进会已收到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款382万元;此外,全县各学校收到社会各界直接点对点捐资630万元,收到捐助物资价值117万元。

尊师重教,蔚然成风。2021年以来,环江开展全县教师能力提升,派出教师到北上广深等国内名校跟随名师学习;开展“最美教师”推选活动,对31名“最美教师”进行公开表彰;县委、县政府共表彰县级以上优秀教师605名,优秀教育工作者225名,优秀班主任301名。

以爱为舟,立德树人。2023年全县共有11324名学生、582名教师参加课后服务,参与率分别达到99.1%和99.5%;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环江共有3名学生获得广西赛区一等奖,全部晋级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大赛。

……

风正劲,向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总书记牵挂的毛南山乡环江,锚定航向,步履稳健,用“教育强县”三年攻坚行动,书写百年大计,唱响红火日子。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