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4
 
广西民族报
举全区之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线建设 让平陆运河世纪工程造福百姓惠及各方
广西土司文化旅游活动掀起旅游热潮
融水多措并举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水多措并举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深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让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融水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该县拥有自治区级以上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达30个。

该县加强工作调度,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项目、民族乡村振兴试点等衔接起来,整合推进。制定《融水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暂行办法》《融水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保护条例》,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用好云平台,抓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字化保护。在“融水政府门户网”“和谐统战”“秀美融水·风情苗乡”等平台,使用者能够轻松查阅村寨概况、民族节庆、旅游线路等内容。同时,平台还提供研究融水苗族、侗族、瑶族、水族等民族文化的相关调研报告、村落族谱等资料,成为少数民族村寨文化资源信息数据库。

该县依托“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加强与西北工业大学、融水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等院校合作,培养歌师、绣娘、银匠、技师等一批民族技艺传承人才,积极实施“绣娘进高校、学子进苗寨”人才专项培育,每年培训绣娘50人以上。融水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作为全县“乡土人才”培育工程院校代表之一,截至目前,已为银饰、刺绣、蜡染等领域培养全日制学生200余人,依托各类项目培养传承人、民间匠人、设计师900余人。目前全县有非遗项目208个,非遗传承人212人,非遗平台15家。

修缮传统手工艺传习所,活化利用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结合村史馆、陈列馆、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资源,通过多样化、集中化展示、传承民族歌舞及苗绣等民族特色产品和技艺,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该县还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借助苗年、芦笙·斗马节、三月三、六月六盘王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开展山歌对唱、歌舞表演、古寨观光等主题活动,不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吴进初 吴壮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