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幻想村庄
融水安太乡元宝村杜鹃花开吸引游客观赏
德保“古吉留”
柜有余香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幻想村庄

□ 费 城(壮族)
 

久居城市,如果不是应邀到库区采风,我断然不会想起那些隐没于水畔的村庄。

走在曾经走过的路上,那些老旧的青石板、土坯房、泥土路,还有残损的屋檐仍在。小径蜿蜒曲折,行道树统一了步调与身高,仿佛列队的士兵,一路指引你通向现代文明的造物景观。而近旁水流潺潺、叮咚有声,引流潜经密林深谷,汇聚成深潭暗河,无声滋养着四野,直到稻穗在金灿灿的落日余晖下静静变黄。

此时,整体搬迁后的村落空寂无声,霞光中,几分凄清落寞,仿佛昔时老人独对夕阳、思绪万千。

回想彼时,乡村依山而建,山民临水而居,流水遇沟而过,绕山低流。那些流淌在山间的时光,烂漫到无声,山间岁月只惊人的一瞥,便将日暮晨昏点亮。

曾今,我想在这片澄净的天空下,结庐为舍,观流云舒卷,避喧嚣繁世,如同父辈一般,过人世间最轻简的生活,直到静静终老在这片青山碧水间。

如今,行走在空茫村道上,人烟散尽的村庄少了生气。四野草蔓疯长,空剩寂寥萦绕在心。回想昔日鸡犬相闻、炊烟四起的农家景象,如今早已淹没在过往烟云中。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云,都已悄然隐匿、不知所踪。然而,少年时的旧居还在,以及门框上歪歪斜斜的身高线,依然标记着童年成长的模样。

伸出手,推开故居颓朽的门,旧年影像在瞬间扑面而来,仿佛一切近在咫尺,又如此寂寞遥远。所有成长的记忆,无论快乐悲伤,都沉落在心灵底片上,凝固为石,风干成昔日内心的影像,任凭记忆温暖擦拭,直到透射出别样的光和亮。

多少年来,人们似乎从未留意过这些逐渐消失的村庄,即使乡村生活日新月异,即便这个村庄隐匿了,那个村庄依然还在。只不过,村东村西间的距离缩短了,而关于童年乡村的浅白记忆,已然与这方山水融为一体,早已分辨不出消失的是哪一个村庄。

面对故乡,我永远是个沉湎在记忆里的孩童。然而,从乡村到城市,又有谁对成长的记忆不留痕迹呢?

当我回到故乡,重新寻访一些被时间洗过的痕迹,那些一同追逐嬉戏的孩童,仿佛还没洗净手掌上的泥巴,不经意间已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半边天。而慈爱的老人,已在不确定的时间走向泥土,长眠在村边小河旁,高高低低垒的土丘,仿佛一道道生命的站台。而数年前,那里曾是孩子们游泳后晾晒衣服的地方。

若是在夜里,河岸有人连夜赶渡,手上握着灯笼或者手电筒,只消隔着宽阔的河面摇晃一下灯罩,便可听到沿岸传来的一声犬吠。不多时,河那边悠然点亮一盏豆油灯,一个佝偻的背影摸索着来到河边,哗啦啦,一阵清脆的渡船锁链声从水面跌宕开来。

至今,那清越的划桨声,依然在小小的渡船上颤悠着,随同湍湍流水,荡入悠远的记忆深处。

无声的水,渐渐淹没了村庄。那些曾经走过的村落、房舍和小路,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同时,消失的还有田畴和炊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村生活。现如今,眼前取而代之的是一湾绿水,如绸似带,浩浩荡荡,拂过驻足者踏访游览观光的视野。抬首,目力所及之处,唯见水面裸露的屋顶和树冠的尖顶,几只灰头土脸的水鸟栖落其上,偶尔拍落几声幽鸣,亦随远道而来的山风遁入空茫。

世事沧桑,山村的每一缕风、每一轮新月,都将定格成生命中永不消弭的风景。时光飞升如炊烟消散,当岁月载着山村渐渐远去时,昨日所有的梦都将恍若隔世,曾经努力寻访的痕迹,如今已然无迹可寻。

我知道,我的村庄亦将被流水带走,最后消逝在令人过目难忘的观景台前。

人,许多时候是怀旧的。一棵树、一束花、一株草,便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便有无数念想在心中搁浅,繁华过后,化为烟尘消逝。风过的日子,我把乡村的美好记忆装点成风铃,悬挂在城市窗前,守望落日余晖下远乡的静美。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