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海贝雕
2023金秀圣堂山杜鹃花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启动
三江侗族农民画为亚运会送祝福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桂风文韵
北海贝雕

□ 本报记者 覃雅妮 通讯员 梁宏章 覃湘湘
▲立体贝雕作品《荷之韵》。
▲贝雕画《丹凤朝阳》。
▲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堆叠工艺。
 

北海贝雕以广西北部湾天然珍稀贝壳海螺为原材料,巧妙利用其天然色泽、纹理线路,通过特殊的螺钿镶嵌工艺铸就的艺术精品,既传承了千年的工艺技术又结合了广西本土的工艺特点,是广西著名的“三雕”民族工艺品牌之一。主要流布于北海市为核心分布区域,沿“海上丝绸之路”向外传播至两广沿海地区及海外地区。2021年,北海贝雕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先秦时期,人们利用贝类加工作为钱币流通,后发展为简单雕琢的装饰品。西周时期便出现螺钿镶嵌工艺,将蚌壳镶嵌在漆器上作装饰。由北海汉墓出土的贝壳,已有人工雕琢、美化的痕迹,为北海贝雕的雏形。随着时代发展,贝类在广西不断被深入利用,雕琢技术不断提升。据《合浦县志》记载,在明末清初时期,北海贝雕已趋成熟,当时达官显贵用珍珠贝加工成各种花鸟、人物、书法镶嵌在家具上,以广西合浦县博物馆藏有明朝屏风如珠贝镶嵌的《朱柏庐治家格言》和北海贝雕博物馆藏有的明清时期传世贝雕家具最为典型。在新中国成立后,北海贝雕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64年成立北海市工艺美术总厂,贝雕生产正式步入专业化与产业化阶段。

贝雕原材料使用红扇贝、白蝶贝、黑蝶贝、兰海红贝、白玉甲贝、红口螺、白口螺、鹦鹉螺、猪仔螺、鸡心螺、虎斑螺、蕉子螺、黄光螺、夜光螺等北部湾纯天然海洋贝类和螺类,经收集洗净后晒干。在原材料加工时,保持纯天然材料,不上色、不滥用化学制剂。

北海贝雕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层次分明、形象逼真,是贝壳海螺的自然之美、雕刻的技法之美与国画意境之美的完美融合,以富丽典雅的风格、巧夺天工的工艺、栩栩如生的造型在中国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其以人物、花鸟、山水、静物等为主要题材。作品形式既有贝雕画、屏风、摆件等艺术品,也有文具、台灯、首饰盒等实用品,其中以贝雕画最为典型,又以花卉翎毛为绝。经过北海贝雕艺人的不断探索、继承、发扬、创新,创作工艺涵盖贝串、贝堆、平面贝雕画到立体贝雕等多种。

贝雕工艺工序繁多,技艺精湛,主要包含构图、白描、选料、洗料、磨型、雕琢、抛光、堆叠、干燥、总装、装裱等11道工序。雕刻刀法丰富,以线雕为主,借鉴了木、玉、牙雕和国画技艺,选、磨、贴、拼、接、堆、叠并用,行刀讲究稳准、角度精准。

贝雕作品种类繁多,精美绝伦。贝雕画《百鸟归巢》《称心如意》《桂林山水甲天下》《珠还合浦》《杨开慧》《万里长城》《日月门神》《一帆风顺》《称心如意》,贝雕工艺品《香远》《物华天宝》《贝韵灯尚》等。广西现有北海贝雕博物馆、北海贝雕展示馆、北海贝雕家居文化馆、北海贝雕艺术馆等。

1972年,以广西民兵先进单位——地角女民兵连为题材的贝雕画《南海晨歌》参加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展引起轰动;1989年,贝雕画《程阳桥》《真武阁》两件精美作品,被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广西厅陈列;2013年,贝雕作品《锦上添花》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国宾礼品中,贝雕精品《一帆风顺》宝船立体雕塑入选;2020年,贝雕作品《大展宏图》等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北海贝雕是这一片蓝色浩瀚海洋留下的智慧结晶与宝贵财富,北海艺人向海而生、依海而成的绝妙技艺,历经千年依然让人叹为观止。北海贝雕将难以忘怀的历史,最想诉说的往事,留在了每一片贝壳上,每一颗海螺上,那是历经多少海浪风雨的洗礼永远都无法抹去的记忆。

(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