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二十三年了,每年的三月三我都回到老家,给父亲的坟墓割草,修整墓地,给墓顶添一块新土,插上纸标,然后在墓前摆上熟鸡、猪肉、五色糯米饭等祭品,我们儿孙跪拜在父亲、祖父墓前,行三叩首大礼,这是父亲生前扫墓对祖先行的大礼,也是代代相传的大礼。
我的家乡兴隆街是马山县的一个壮族山村,这里祖祖辈辈都把“壮族三月三”视为祭拜祖先的节日。三月三,男女老少带着祭品上山给祖宗扫墓,每个山头到处都是集中祭祖的人群。从我记事起,父亲过三月三都是在为祭拜祖先而忙碌奔波,由于各代祖先都担任过土司官,历代老祖对扫墓高度重视,传到父亲这一代更为坦诚,事必躬亲。父亲曾告诫我们:“水有源,树有根,我们不能忘记祖宗恩情!”每年距离三月三还有十来天时,父亲就分头给四个儿子打招呼,告诉他们三月三扫墓雷打不动,风雨不改,大家快快回来吧。因此,我们都利用三月三假期,携儿带女,带上儿媳孙子,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扫墓,纪念先人,顺一份孝道,这是世世代代约定俗成的规矩。
我们的祖墓属于土葬,分布很广,有的在高山深处,也有的在村旁路边,有宗族十几代祖墓,也有三代之内亲祖墓的,父亲安排扫墓忙而不乱,他先扫远祖再扫近祖,先扫离家远的再扫离家近,父亲总是提前准备好扫墓用的五色糯米饭、酒水、纸钱等物品,于三月三分组上山扫墓。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捉襟见肘,三月三我随父亲去扫墓,清理坟墓周边杂草,无钱买鸡肉、猪肉等祭品,父亲总是向祖先道歉:“对不起,因太困难了,没有摆上上好祭品,请原谅儿孙的不孝!”后来经济发展,我们成家立业,幸福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美好,每年三月三扫墓,父亲都叫我们给列祖列宗摆上熟鸡、猪肉、煎鱼等上好祭品,还烧上纸小车、纸别墅、纸金锭,让他们过上丰盛的节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而今,父亲不在了,我们沿着父亲的足迹,延绵不断地踏上拜山祭祖之路,让壮族祭祖传统代代相传,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