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父亲是“废话大王”
清明情思
诗三首
东兰风情三月三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4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兰风情三月三

□ 陈志锋(壮族)
 

久居他乡,农历三月三到来之际,东兰三月三的那些民俗风情又呈现在我脑海里。

东兰三月三最讲究的一道美食是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的颜色有黄、蓝、红、黑、白五种,象征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用色均为天然色素,五色交辉,清香迷人。

黄色取自密蒙花,密蒙花一年只开一次,花期一到,人们就把密蒙花采回来,去除叶子,挂在屋檐下晾干以备用。蓝色取自枫叶色素,每年三月三前夕,人们开始采摘枫叶,用石臼舂烂捣溶,浸泡,搓洗滤出汁液,再用铁锅热煮,兑出枫叶水。

三月三当天,家庭主妇们到菜园里割上几把紫蕃藤和红蓝,洗净切短,分锅热炒,趁热倒入冷水,把紫色和红色色素兑出来。用热水煮密蒙花兑出黄色素,分别用这些含色素液把糯米染成紫色、红色、蓝黑色和黄色,留一份白米做白色,五色米就在人们手中像变魔术一样染成了,五种颜色姹紫嫣红,十分迷人。

蒸制五色糯米饭用木桶,用大铁锅烧水,把蒸桶往锅里一罩,蒸桶里垫上一层丝瓜络网,染好的糯米,一种颜色铺一层,层层叠加装满木桶,或根据个人喜爱在圆盘里摆出需要的各种图案,入桶蒸煮。每个家庭主妇就是一位艺术家,她们摆出的图案绝不雷同。把五色糯米饭色香味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莫过于热蒸汽的熬制,熟透的糯米清香在木桶里氤氲,绕梁穿窗,同悠扬的山歌萦绕在一起,弥漫在山里的村村寨寨,处处散发出浓墨重彩的节日气氛。

红鸡蛋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它代表美好的祝福,逢年过节,家有喜事,东兰人最不能缺少的是红鸡蛋,尤其是三月三更少不了。三月三当天一大早,家庭主妇从鸡蛋篮里取出鸡蛋,放进铁锅文火煮熟,鸡蛋煮熟后用冷水冷却两三个钟头后取出,趁热用红曲粉染红,最后装进红线编织的网兜里。

“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歌。”这是流传在东兰的一句山歌。在我的记忆里,东兰人下河挑水,上山砍柴,春天耕种,秋天收割,过年过节,婚姻嫁娶等日常生活,随处都能听到美妙的山歌,甚至老人去世还要唱哭葬歌,在东兰人的血液里,再苦再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就是山歌。

山野对歌主要是适婚男女追求恋爱的平台,一般没有固定的场所,这天一大早,他们带上五色糯米饭和红鸡蛋去对歌,在路上,远远看到年龄相仿的异性随时都可以开始撩歌,所有问答都以山歌唱出,以对歌的方式了解对方的年龄、人品、学识、劳动技能、家庭状况等。山野对歌比的是才情,临时吟咏,临时对唱,没有歌谱可言,在对歌过程中,如果出现“八月十五种花生”“我走先来牛走后”等类似的笑话,歌是无法对下去的,才情高的一方会去另找对象,唯有水平相当的双方才可以细水长流地对唱。

和山野对歌不同,歌圩对歌有固定的地点,东兰最有名气的歌圩是长江乡兰阳村兰阳泉歌圩。兰阳是元代和明初东兰州州治所在地,历史积淀深厚,过去这里有过民间自发或州府组织的三月三歌圩活动,东兰的山歌就像兰阳泉一样,从古到今流淌不息,回响在东兰的村寨。每年三月三,东兰县的歌圩对歌就在这里如期举行,周边村屯的男女老少都慕名前来。歌手来自本县各乡镇和凤山、巴马、大化、都安、南丹、天峨等地。三月三当天,兰阳村及其临近村屯的群众,或自发或有组织地带来煮好的猪鸡鸭鱼肉、五彩糯米饭、糯米糍粑、红鸡蛋等美食,用以招待前来参加活动的临近村屯群众和远方的客人。

东兰铜鼓举世闻名,迄今为止,东兰民间尚保存有612面铜鼓。每年三月三,人们会把自家收藏的铜鼓搬到歌圩,百面铜鼓聚会,场面蔚为壮观。一般铜鼓舞会在歌圩开场、结尾和活动中需要助阵的时候敲打。铜鼓的敲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把铜鼓挂起来,像挂编钟一样,不同的是,编钟的音阶由编钟的个数和大小来确定,而东兰铜鼓的音阶由鼓面和鼓身来定。敲鼓的时候,百十个铜鼓手步调一致,敲准音韵,发出和谐悦耳的响声,低回宛转处如泉水叮咚,温文尔雅;高亢处如电闪雷鸣,激昂慷慨。第二种敲法是边舞边敲,铜鼓是固定的,鼓手是舞动的,在敲击过程中,不断变换舞姿,不断交换鼓面,不断切换音阶,鼓声变幻莫测,时而如浪潮涌来,时而像千军万马退去。这舞蹈和鼓声,使人想起八门金锁,想起九宫八卦,想起十面埋伏。多么壮阔,多么豪迈,多么火烈的舞蹈啊!好一个痛快淋漓的东兰铜鼓舞蹈啊!

东兰三月三的活动丰富多彩,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东兰人民,等待你三月三的约定。我们在东兰等你来!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