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习惯来到菜市与一位卖西红柿的老者闲谈,因为他是我的半个老乡。他是田阳人,我是平果人,我们都喜欢把右江河谷在外地的人称为“老乡。”
老者来西林已有几十年,靠种菜和贩菜为生。他喜欢卖西红柿,因为西红柿不容易烂,存放时间较长。他见我来到的时候,就笑呵呵对我说:“侄子呀,我留圣女果等你。”于是从菜台底下拿出红亮的圣女果给我,然后,给我讲起圣女果的由来。他说,很久以前,有一天汉武帝突然病倒,御医们无法找出病因,又不敢贸然用药。圣是皇后的侍女,一日,她在花园中打扫时,突然看到草丛中有只小白兔,于是,她跟着兔子一路追,一直跑到了花园深处。这时,她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株植物,长得很矮上面结着一颗颗果实,颜色火红火红,透亮透亮的。圣从没见过这种果实,就连忙摘下拿给皇后看。皇后也不认识,于是便请教御医们,可是也没人知道这是何物。正当大家猜测这是啥东西时,这颗红彤彤的果实却化为一缕青烟飘进汉武帝的寝宫。神奇的是,皇帝的病竟然没几天就完全好了。更为神奇的是,转年花园里结满了这种红色的果实,汉武帝就给这果实命名为“圣女果”。
听他讲完故事,我对圣女果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心想有一天,能够亲自到田里去采摘圣女果那该多好!
去年初冬的一天,我和西林县人民法院到百色开庭办案。于是我打电话给文友凌秀香,她听说我在百色,就急切地说:“想吃圣女果的话赶快下田阳来,圣女果接近采摘的尾声了。”
认识凌秀香是在2010年的一天,一个名叫“香草”的网友添加我的QQ,几经聊谈,才知道她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经常在《右江日报》和《百色早报》发表文章。我和香草很快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们聊文学,聊写作,聊生活。让我惊讶的是凌秀香竟然对壮文感兴趣,当她知道我早年学过壮文后,囔囔说要拜我为师。我是学过壮文,但后来丢荒了。
后来凌秀香自学起壮文来,她进步很快,不久就有习作在《广西民族报》和《三月三》的壮文版发表。受她影响,我重拾起壮文来,开始壮文写作。从此,我们俩又多了一个共同话题。2018年凌秀香成为《广西民族报》壮文版的签约作家之一,我真心为她高兴同时也很羡慕,因此,心里暗暗下决心:努力再努力,争取加入签约队伍。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我如愿以偿荣幸地加入了《广西民族报》壮文版的签约队伍。
和我一起去田阳的是我们那劳文学社的四个社员。从百色出发,车驶上百色大道,沿途有六塘工业区,大小工厂林立道路两旁横向远方延伸;五塘、四塘为百东新区域,新楼盘,新学校,新医院等在这相继落成并使用;百色矿务局在三塘建有新公司,这里有百矿的办公楼,创库、料场、地磅等;二塘有新山铝业,是百色银海铝业的分公司;头塘道路两旁是一马平川的田野,此时的田里全是红艳艳的圣女果。沿途的交通、工业、农业彰显着右江河谷平原区的繁荣昌盛,让我们这些从山区小县城来的人叹为观止。
凌秀香的娘家就在头塘镇。循着导航,我们来到那雷屯路口,凌秀香已早早在那等候。她头戴一个太阳帽,身上套着一张做工的长款围裙,这是去摘果的装扮,见到我们她笑得一脸灿烂。
这个屯,楼房林立,多数已经装修成典型的乡村“小别墅”,别墅门口停有小车,小车进农户在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凌秀香娘家门前是个晒场,我们下车后,目光不约而同地都往不远处的山坡投去,山上是郁郁葱葱的芒果林;山脚下有两条铁轨,架在高空的是动车铁轨,卧在地面的是绿皮火车铁轨;村庄到山脚下之间有一条公路,那是省道公路,路的一边是丘陵,丘陵被芒果树严严实实地覆盖着;路的另一边是田野,田野一直延伸到县城,在这可以看到县城挤挤挨挨的大厦,各个村庄镶嵌在田野中,此时的田里挂满红艳艳的圣女果。这一带地势宽阔,一马平川,远景、近景构成一幅小康景象。
凌秀香娘家房屋是一座双开间两层半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外面没有装修,里面却装修得十分别致。秀香的老父亲坐在门口晒太阳,他因脑梗,导致耳聋、说话吐字不清,他努力站起来一一和我们握手。我们进屋后,一位老妇拄着“C”形拐杖从房间里出来和我们打招呼,她行走缓慢,很吃力的样子,右腿几乎是拖着地移动。秀香说,这是她的母亲,平时多是卧床的,听说我们远道而来,一定要出来和我们打声招呼。
看到此景,我不由记起秀香曾经跟我说过,成家的时候,双方父母没能力给任何资助,夫妻俩白手起家,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直到中年才在县城买得房,买得车,算是在县城落脚了。而此时,家婆病瘫,她把家公家婆接到县城来一起吃住,家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秀香一头忙上班,一头忙伺候老人,苦不堪言,可她没一句怨言。三年后家婆去世,没多久,家公也走了。不久,凌秀香也退休了。
可是她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她的父母双双病倒,需要人照顾。哥哥要上班,嫂子要带孙,照顾两老的重担又压在香草肩上,所以她不得不回娘家照顾两老。
今日见她憔悴的面容,白头发比黑头发多,令我心疼。在我握住秀香妈妈的手时,我说您有个孝顺的女儿,老人家连连点头。
田阳的两位文友斜阳和淑秀也从县城赶来和我们见面,秀香安排他们两人在家煮饭。
“快,快,我们快去摘果,不然时间来不及了,你们还要赶下午的会议呢。” 秀香催促道。
我们欢呼雀跃向田野奔去。哗哗!整片田野一片通红,一串串圣女果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竹架上,透红而晶亮,我们手忙脚乱地采摘圣女果。和我们一起摘圣女果的大婶说,现在是尾声了,价格很低,都懒得摘了,价钱高的时候,越摘越来劲,都不晓得累。我问,这田一直都种圣女果吗?大婶说,开春我们已经种一道水稻,收谷了才种圣女果,一亩田一年收入2万多元。收入不错啊,我说,这里的农村很富裕。大婶说,富裕谈不上,日子一般般,芒果和圣女果是我们这里的两大产业,丰收那是肯定的,就是价钱不定,有的年份价钱高,果农们笑得合不拢嘴,价钱低的年份,本钱都回不来,大家哭都没眼泪。
等我们摘果回来,一桌香喷喷的菜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吃饭间,斜阳唱起了山歌:
伟哥光临秀香家,
斜阳一同招待他。
露出一手好手艺,
大家夸我顶呱呱。
伟哥今天到田阳,
接待宴席在头塘。
我唱山歌添气氛,
大家一起把菜尝。
优美的歌声使每个人都心潮彭拜,场面非常热烈。我不由回敬一首山歌:
田阳歌手是斜阳,
一路唱歌到头塘。
自带牛肉和烧烤,
还有猪皮和粉肠。
歌声阵阵,茶水飘香,我们围在圆圆的桌边,此时虽已是初冬,一点寒意都没有。火红的圣女果摆在桌上,阳光斜斜从大门射进来,圣女果反映红光到每个人的脸颊上,更映红了香草和大家的心。
【作者简介】 黄志伟,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报社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