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社区,一排排高楼林立,这里是环江一个大型的移民安置区。安置区有壮族、毛南族、苗族、瑶族等11个少数民族群众,其中,壮族4859人,苗族425人,瑶族684人,毛南族1141人,汉族964人,其他少数民族181人,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88.32%,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覃志鹏是这里的第一书记,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的推动者。
基层一线党旗红,社区党支部提级升格“大党委”
2019年城西社区有17名党员,多数党员组织关系还在乡下。覃志鹏驻村到城西社区后,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凝聚发展合力。他多次和社区党支部书记召开支委会,动员农村党员把组织关系转移到城西社区支部,培养新党员不断壮大基层党员队伍。2020年11月,城西社区获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社区党委书记韦晓自豪地说:“2022年9月我们通过选举,选出社区党委班子,正式升格为党委,截至目前共有116名党员,每次遇急难险重问题的时候,党员们都能自觉主动冲锋到一线,为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民族团结一家亲,加快各民族搬迁群众“快融入”
安置区创新后续管理模式,探索社区自治管理模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覃志鹏安排大家包楼栋入户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发挥社区楼长网格员作用,通过爱心超市物资嘉奖楼长,调动楼长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公益性岗位,大力整治社区脏、乱、差现象;整合力量投入到“美丽社区·清洁家园”活动中,让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共建美好和谐社区。2019年安置区创新实施“六联一带”后续扶持服务机制,加快各民族搬迁群众“快融入”社区生活,满足各族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2021年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引进“五社联动”服务机制,有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六联一带”深入开展,有利于推进城西社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2022年11月,社区获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号。
保障就业解难题,社区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覃志鹏通过组织社区搬迁群众参加大型招聘会、联系搬迁群众参加“点对点”赴粤务工免费专车输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在城西安置区周边的河池环江工业园区和安置区内帮扶车间引进的企业中安排128名搬迁群众就业。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剩余家庭成员带着孩子留在安置区里陪读,针对社区弱劳动力,扩大招收公益性岗位160多人,切实解决社区各族群众因留守弱劳动力家庭不能外出务工的实际困难。
为了便于服务群众,整合资源,让群众办事只进一门就能办完所有事,覃志鹏积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科学化集中办公,有效提高为民服务的办事效率。有一次,79岁的潘奶奶到党群服务中心寻求帮忙,说她就出门下楼拿东西转了一圈,再抬头望向四周,每个楼栋都长一样,结果迷路了。覃志鹏一边暖心安慰老人家,一边根据她用壮话描述的家庭信息,从登记入住信息库中找到了老人家的具体地址,一路护送老人回到家。覃志鹏说:“群众第一反应是有事找社区居委会,说明居委会在安置区群众心里的重要性。”覃志鹏用行动去服务搬迁群众,付出的一片真情换来群众的真切信任。为更好了解搬迁户的家庭情况,覃志鹏空闲时最常做的事就是入户走访,为了方便沟通,他还自学了壮话、瑶话、毛南话、苗话等多个民族语言,群众白天在扶贫车间上班,他就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去走访。截至目前,已走访脱贫户518户,其中监测户6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