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也是著名的“侨销茶”。清代中后期,六堡茶凭借梧州发达的水运,出深山,入西江,出珠江口下南洋,演绎了“茶船古道”的美誉传奇,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东盟各国各地区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粤港澳文化与南洋文化交相辉映,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近年来,梧州市以六堡茶为媒,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以文化赋魂、科技赋力、产业赋能三产融合化发展道路为重要抓手,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纽带。
文化赋魂,实现最有效的文化输出
六堡茶是著名的侨销茶,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通过“茶船古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六堡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梧州市不断壮大六堡茶非遗传承人队伍,搭建茶艺师技能大赛、制茶技艺大比拼、六堡茶技能劳动竞赛等平台,把六堡茶文化传承发展到新的高度。目前,全市已有约400名六堡茶后备人才、50名核心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人、中国制茶大师2人、国茶工匠1人。2016年以来,乘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风,梧州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茶船古道”——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并以此为媒介加强与东盟国家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沟通交流,广泛寻求合作机会,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东盟市场。经过多年深耕市场,梧州六堡茶已经由销路单一的“侨销茶”发展为“畅销茶”,六堡茶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联系,扩大国际影响力。
科技赋力,发挥科技动力作用
为了更好发挥标准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梧州市加强制定面向东盟的六堡茶标准,进一步提升标准实施效能,扩大六堡茶出口东盟的品牌影响力。一是以六堡茶种植、采摘、加工、出口检验等为重点,拟制定《出口六堡茶综合规范》团体标准,提供出口六堡茶的关键技术指标“集成化”解决方案,初步完成《六堡茶出口指南》标准文本。标准发布后,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符合输往国家或地区的要求,提高六堡茶出口的通关效率,促进六堡茶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二是加快制定六堡茶东盟标准,打造六堡茶数字化平台。为实现数据全覆盖,确立六堡茶“身份证”,市产投集团从茶苗开始就通过数字化跟踪茶苗茶园的肥水、农药、采收、采青、检测、出入库仓储、陈化等环节,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确立可溯源的六堡茶“身份证”。通过溯源数据的应用,重塑六堡茶品牌VI形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六堡茶在东盟各国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六堡茶品牌知名度,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搭桥铺路。
产业赋能,发挥产业核心载体作用
“一片叶子成就一大产业”,产业带动发展。近年来,梧州市秉承原种茶、原工艺、原产地,以及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个环节,将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分阶段、抓重点、体系化推动六堡茶全产业链发展,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让六堡茶产业产值达500亿元,推动六堡茶全产业发展成为联农带农富农绿色产业。借助东博会平台,近年来,梧州市共签约茶产业项目66个,总投资131亿元,为六堡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梧州六堡茶出口企业从3家提升至13家,预计今年全市六堡茶总产量将超过3.5万吨,综合产值将超过160亿元。梧州市的自治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梧州六堡茶)拥有2个与六堡茶有关的公共服务平台、4个研究中心,2000多家线下专卖经销店,以及六堡茶特色产品专利217项、自主品牌106个。目前,梧州市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75户,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直接带动24万多农户受益(其中脱贫人口约3.5万人)。仅茶园的建设就带动茶农平均年增收3000元,六堡茶核心区内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16900元,比所在县平均水平高39%。把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带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凝心聚力,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绘就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画卷。
交流共享,搭建互融互通交流平台
六堡茶具有清热祛湿,温和暖胃的功效,在清朝时期逐渐闻名于国内外,是近代南洋华工及外出游子必备之品,随着水运、茶船古道的便利,把六堡茶带到更广阔的世界。六堡茶在侨胞尤其是东南亚侨胞心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说起六堡茶,每个侨胞都会用充满思乡之情的语调述说着,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打动着每一个聆听的茶友壶客,都能引起听者的共鸣,更是维系东南亚侨胞与家乡情感的纽带。六堡茶见证了历史上梧州各民族其乐融融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凝聚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手足相亲的同胞情。六堡茶远销东南亚、欧美地区,因此有“一杯广西六堡茶,浸润几代东南亚华人衷肠”的美誉。
(覃雪玲 李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