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藤县狮舞
图片新闻
蓝彩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3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蓝彩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

□ 黄运超 唐尉倍
 

2月初,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广西大化支队通过大化瑶族自治县团县委牵线,来到大化瑶族自治县瑶族服饰非遗工坊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中,支队成员体验了瑶族服饰的制作、穿搭,并对90后返乡创业青年、大化瑶族服饰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蓝彩青进行访谈,深入交流创业创新经验。

依托创业政策扶持,创建特色非遗工坊。2019年初,90后大学毕业的瑶族姑娘蓝彩青了解到大化在对返乡创业人群这方面的扶持政策,决定返乡创业。她在大化创建了广西五彩瑶艺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彩瑶艺”),该县工信和商务局给予了蓝彩青优惠政策扶持,提升了她创业的信心。公司以瑶族文化为内核,专攻民族服饰、旅游文创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广大群众提供瑶绣技艺、瑶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民族歌舞等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体验,挖掘整理瑶族文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2019年5月,“五彩瑶艺”被大化团县委授予“大化县返乡青年创业示范点”称号。

传承非遗传统技艺,带动妇女就业增收。由于大化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数量庞大,针对易安区留守妇女、陪读妈妈等妇女的就业需求,蓝彩青创建了《广西五彩瑶艺妈妈工坊项目》,长期给妇女提供民族文化产品的刺绣、缝纫、生产加工、销售等技能培训,提升妇女群众的就业能力,让妇女们能在家门口就业或者居家就业,实现有效增收。在该县文广体旅局和县人社局的关注和政策扶持下,2020年,“五彩瑶艺”被认定为广西河池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大化瑶族自治县就业扶贫车间。大化团县委推荐蓝彩青参加“中国梦+青年力量”2020年广西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荣获“青创十万+”赛道组一等奖,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荣获广西选拔赛扶贫专项赛二等奖。

创新创业项目产品,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对于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工坊以瑶族文化为内核,主打民族服饰和文创产品,创新发展文化产业。除了制作瑶族服饰,她还开发了瑶绣手镯、瑶绣耳环、瑶绣包包、民族福娃、铜鼓香包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凭借“互联网+扶贫”模式开设网店,参加展销活动,拓宽销售渠道和产品类型,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蓝彩青设计制作的“民族福娃(服装系列)”被广西脱贫攻坚成就展展馆收藏,生产的系列产品已被认证为国家级贫困县扶贫产品。

今年1月14日,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蓝彩青以自治区人大代表、非遗传承人的身份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在未来的履职中,我将针对非遗项目产业开展实地调研,争取提出高质量的建议,进一步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进一步提高带动就业能力,推动非遗项目产业更好地惠及群众;加强非遗产品研发设计、展销等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广西大化支队队长唐铭潞表示,支队设计组将用瑶族的精美元素来创新包装设计、创造文化特色产品,让传统瑶绣焕发新活力。同时考虑进一步深化在相关文创产品及校园文化活动方面的合作,让“五彩瑶艺”走向清华、走出国门,为大化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清华人的青春力量。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