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族宗教动态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南宁“黄金花海”醉游人
内蒙古民委考察团到南宁宾阳县考察交流
象山区: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龙胜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成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3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象山区: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桂林市象山区在社会治理中,积极构建“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该区按照“1+3+N”模式推动建立街道实体化综合治理中心,派驻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管理3支队伍常驻街道,应急、人社、环保、住建、卫生等部门挂牌进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探索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第一时间发现、解决各族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使各族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健全安防 增强各族群众安全感

如今,英姿飒爽的象山骑警,公交车场、医院、校园等重点单位的警务室,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迅速到达现场的民警……这些,都给了象山区群众看得见的安全感。

2021年起,象山区开始实施《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进小区治理智慧化。截至目前,全区已基本建成智慧安防小区,全区90%以上物业小区实现零发案。

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象山区深化拓展全区城乡社区(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全区配备网格员,推进区、乡(街道)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创新城区“大循环”、乡(街道)“中循环”和社区(村)“微循环”三级闭环分类处置机制,确保矛盾在网格内化解、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服务在网格内满足,及时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

用心服务 提升各族群众满意度

实践中,象山区还探索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和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楼栋“五级治理”新模式,搭建基层社会治理九大共治平台,在村(社区)推行楼栋长、十户制,延伸社会治理半径至基层末梢,实现“基层一吹哨,各方就报到”,有效畅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该区天清文化长廊12栋的楼栋长买买提,就是五级治理中最基层的一环。1年前,在走访听取居民意见后,买买提撰写了1份项目书,最终申请到象山区“民生小实事”专项资金补贴一部分,居民自筹一部分。2021年8月、2022年5月,天清文化长廊12栋的两部电梯分别安装完毕,困扰这栋楼40多户居民多年的电梯安装问题终于解决。今年,买买提还就居民提出的缺乏公共活动空间问题再次向街道争取项目,把原来乱停电动车、堆放杂物的场地改造成可供居民读书的文化空间,放置了邻里互助工具柜,还可作为党建活动室。现在,居民家里灯泡坏了、水管漏了、螺丝掉了,自己不会修理的,都可以在微信群里求助,会有动手能力强的邻居上门帮忙。

情系社区 多民族共商事务

“社区治理难,难在居民不参与。只有提高居民参与的意识,才是解决老旧小区难治理问题的关键。”象山区南门街道竹林社区党总支书记骆雯说。近年来,竹林社区创新建设了民族团结石榴籽工作室,开展“情系社区,石榴花开”主题建设,形成多民族共商社区事务的生动局面。同时,社区还建设“帮帮亲”服务中心,设置4个“帮帮亲小组”,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在社区为民服务点,之前走街串巷的商户有了自己的“地盘”,社区各族居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地摊经济服务。在社区议事厅,竹林社区将社工、社区楼栋长和热心居民等利益相关群体和热心居民组成石榴籽议事厅、综治维稳议事厅等3个议事厅,引导各族居民有序表达利益诉求、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充分激活各族居民参与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和社区治理改造工作的活力。

如今,象山区成功打造了银锭社区“百家宴”、五美社区“老阮调解室”、迎宾西社区“全域共建联盟”、东安社区“创建工作地图”、新竹社区“邻里守望站”、翠竹路社区“汤英工作室”等一批特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品牌,搭建了民族服务联系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创业促就业服务平台、纠纷调处和法律援助平台、民族社团培育平台等服务载体,民族团结和谐局面更加巩固,各族群众在象山这个大家庭中政治上平等、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各民族群众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谢顺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