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这么好的人,为什么我们抢救不了……”
2022年12月3日凌晨,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陇丘村兰安金等村民悲恸万分。
这是令人痛心的夜晚,天昏地暗,寒气袭人,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摩托车灯、电车灯、电筒、火把……各种移动的光亮从四周黑魆魆的山坳上相继向陇丘村部这个高峰丛中的深洼地汇聚。冰冷的雨水和炙热的泪水融合在村民们的脸上。4次受命,3次驻村,9年光阴,他扎根艰苦瑶山,夙夜不懈谋发展,宵衣旰食服务群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2022年12月2日晚22时,驻村工作队唐文龙从卢寒七百弄鸡养殖场调研回到村里,尽管疲惫不堪,他与同事韦富宗加班整理材料。3日凌晨00时05分左右,他突然胸口剧痛,同事及赶来的医生无论如何抢救,也没有抢救过来,年仅47岁。
“他连续两个多月没回家了。”妻子韦妙群含着眼泪说,“当天下午18时,女儿还打电话给他: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爸爸,我好想你,你要快点回来啊!”
“爸爸还在忙着工作,忙完了就回去。”
可是他再也不能为心爱的女儿履行承诺。
三次驻村一腔情怀
唐文龙生前系大化农业农村局四级主任科员。
2015年10月,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在大山里吹响,在江南乡发瑞村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一年零五个月的唐文龙,被安排到条件更为艰苦的江南乡陇丘村驻村扶贫。他务实肯干,不怕苦累,在发瑞河浅露的河床上,他奋力铲运垃圾的身影深深印在村民的脑海里,赢得大家的好口碑。
陇丘村地处深山,峰峦叠嶂。驻村工作队分片“包干”,唐文龙挑选离村部最远的最“难啃”的卡尝屯。徒步到屯里需要两个多小时。
村民提出疑问:“我们这里这么偏,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你就一个人,能改变什么?”
唐文龙答道:“只要大家用心去做,一切会有变化的!”
对公路建设,唐文龙富有经验。时任驻村第一书记韦必强回忆,1998年,大化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唐文龙、韦必强、韦富宗三个青年主动请缨到江南乡弄文村参加公路建设。从江南乡府到弄文村20多公里,徒步翻山需要6个多小时。光登攀崎岖陡险的山路已让人气喘吁吁、腰酸腿疼,唐文龙平时还要肩负炸药等沉重的物资。
劈山开路,更不是易事。遇到有些路段经过陡峭的悬崖,唐文龙与干群一起,打钢钎开炮眼,撬石头……每天都做得筋疲力尽。
韦富宗说,1999年秋公路修通后,他们3人又参与通电、通讯以及地头水柜建设,2000年回到大化农机局工作。
要修路,必须占用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山林。白天村民到地里劳作,唐文龙就组织砍荒走线等工作。于是进出卡尝屯的夜晚,常常出现翻山越岭的火把,唐文龙不辞劳苦到屯里组织村民开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韦必强说,唐文龙还参与施工建设及硬化了亚圭公路、卡能公路、弄能公路等通屯公路,并组织村民建水柜、改危房、搞产业,事事冲在前,竭尽全力。
2018年4月,驻村期满,加上父亲病重,妻子创业失利,唐文龙按照组织安排回城工作。
2021年4月30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组织号召各单位选派人员驻村,唐文龙邀上韦富宗一起报了名。
“你已经驻村两次了,不用去了。”大化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启先说。
“我多年轻一点,我不去驻村,难道给老同志去吗?”这样,第三次驻村成了定局。
“唐文龙做事,用心用情用力,与群众打成一片,干在一起,是一个优秀的驻村队员。”驻村第一书记石电忠说,“谁家的孩子读到几年级了,户主在哪个地方务工,他了如指掌。”
唐文龙的妻子韦妙群在老家办家庭农场之余,不时到广州做家政服务,认识企业多,唐文龙叫她负责联系就业岗位,方便村民外出务工增收。陇丘村村委会统计,驻村期间,唐文龙入户动员劳动力转移就业250人次,动员脱贫人口外出务工180人,组织群众参加就业技能培训9人。
“做好群众生活的‘服务员’,办实事好事,着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唐文龙在工作总结里这么写。
2021年6月30日,一场非同小可的暴风骤雨席卷陇丘山区,引发山洪,法楼屯通屯砂石公路被泥石流淹埋中断。暴雨过后,唐文龙组织群众开展抢修工作,铲泥巴、搬石头……数小时合力奋战,保障了公路畅通。
在山里,雨后落石是正常现象,清理工作,成了唐文龙自觉的行动。
蜜成甘众不言苦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这是唐文龙不辞劳苦推动产业发展促增收的写照。
去年春,山里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县里推行中蜂养殖,唐文龙事先买了一个蜂箱,在老家的农场实验养殖。他通过书本、网络等学习,探索蜜蜂养殖方法,总结蜜蜂养殖经验。
5月初,陇丘村在弄能屯建立养殖场,并引进中蜂养殖70箱。掌握中蜂养殖技术的唐文龙,先后6次深入养蜂场,传授蜜蜂养殖技术,推动蜜蜂养殖产业发展。
8至9月,陇丘村先后两次开箱采蜜,共采收蜂蜜600多斤。
江南乡副乡长卢桂锋介绍,为了推广种植四数九里香茶,唐文龙投资数千元,从外地引进种苗在自家农场实验种植两亩。遗憾的是,由于水土不符等原因,四数九里香茶种植成活率低,未能顺利推广。
从养蜂到种茶,从养鸡到种果,唐文龙都是先在自家5亩大小的农场试一试,觉得可行了,才会给村委会提出建议,避免盲目上马蒙受损失。
唐文龙积极宣传落实惠民政策,促进群众增收。卡尝屯帮扶户韦玉右手残废,妻子蓝凤吉股骨坏死,孩子在读大学。唐文龙鼓励支持他们发展生猪养殖,去年韦玉一家已出栏肉猪5头,收入8000多元,目前还存栏肉猪6头,存栏山羊10只。韦玉一家获得产业奖补5000元。
尽力消费扶贫,是唐文龙担当尽责的一大表现。他四处联系动员客商、亲友消费村里养殖的七百弄鸡,助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书记石电忠说:“他用我的车拉鸡回去就有5次。”
对于村里采收的600多斤蜂蜜,唐文龙亲自运送到古河乡通过物流销售给广东电商商家80斤。
如今,七百弄鸡、七百弄羊、肉牛、猪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陇丘村建成4个村级集体养殖场。截至去年12月中旬,全村共出栏七百弄鸡3.5万余羽、山羊0.1万只、猪0.12万头,脱贫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村每年到户产业奖补70万元以上。
群众冷暖系心头
“群众的温饱冷暖,他无一不关心,无一不过问,真正算得上一名优秀的驻村干部。”村支书卢金三说。
2021年10月的一个夜晚,在崇左市扶绥县务工的卡尝屯脱贫户蒙海玉驾驶摩托车意外出了车祸,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
蒙海玉出事前与在深圳务工妻子在电话闹过别扭,妻子不愿意回来办理住院手续。帮扶干部唐文龙接到汇报后,连夜驱车赶往几百公里外的扶绥,为蒙海玉送去慰问品慰问金,帮助办理住院手续、垫付医药费,并苦口婆心动员蒙海玉的妻子到扶绥照顾他。回来后,唐文龙发现蒙海玉未交养老保险,便毫不犹豫打开自己的手机微信,填好信息就帮交了。
村民韦建红中肯地说:“我对唐文龙这个帮扶干部非常满意,他对群众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
有一次,唐文龙在路上遇到村民蒙母松,看到她脸色苍白,便亲切地向她问寒问暖,了解到她患高血压、心脏病后,动员她去医院检查,并恭敬地给他100元钱。蒙母松出院回家后,唐文龙又去看望她,又给她100元慰问金。
弄丘屯村民卢儒患间接性精神残疾,以前的帮扶干部怎么讲他都不听。改由唐文龙帮扶后,卢儒像个听话的孩子,服服帖帖。
卢儒病后,妻子心情沉重,不辞而别,丢下丈夫及一个在读大学的女儿。家庭变故,导致女儿产生辍学念头。
唐文龙对卢儒一家关怀备至,帮助小孩落实雨露计划政策,安排公益性岗位,同时鼓励支持卢儒发展特色养殖。为此,卢儒养殖肉猪8头,七百弄山羊4只,并养殖七百弄鸡一批。去年,卢儒不仅获得产业奖补5000元,还出栏肉猪5头,纯收入6400元。
去世前一天,从乡里开会回到村部的唐文龙还帮助卢儒写安装电表申请书,然后与工作队员下屯。
(本版图片均由陇丘村驻村工作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