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族作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海湾里的诗情画意
故乡竹林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竹林

□ 周 敏(壮族)
 

我负笈离乡一晃已三十多年了,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仍深深地烙在我心里。一天,翻开书柜里已经泛黄的相册,那张记录故乡老屋后竹林的老照片跃入眼帘,看着那片密密层层的翠竹,我忆起在竹林里度过的青涩时光。

故乡依山傍水,涓涓的龙须河玉带般蜿蜒于群山之中,潺潺地流过村前,给寂静的山村带来生机与欢乐。河两岸长满了一丛丛翠竹,每丛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之多,浓密的竹林及两岸的青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把龙须河装点得分外妖娆,引来了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鸟儿。它们白天在草丛或者河水中觅食,晚上栖息在翠竹丛上,竹林成了它们的家园。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故乡的竹子不仅长在河边,山上山下、村头村尾、房前屋后,到处都见到它们婀娜的身影。竹林就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把村子包围起来,像护着襁褓中的婴儿,不受狂风吹打。每当刮风下雨,茂密的竹林在风雨中摇曳,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偶尔有几只机灵的竹鼠蹿出来,“嗖”的一声,从这丛竹子蹿到另一丛竹子,给清静的竹林带来一丝灵动的韵味。

我家屋后有一条水渠,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从离村两公里外的龙须河水坝抽水灌溉村里的农田,但扬程高负荷大,水轮泵经常损坏。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县水利部门买来大口径水管,利用水压落差直接从水坝把水引到屯里给农户使用,水渠至此被废弃了。离水渠不远的山脚下有一片竹林,那是我父亲“文革”期间被迫离开单位回家后种的。原来仅有几丛,后来如星火般燎原,生长的范围逐年扩大,竹林顺着山脚往下蔓延,一直长到屋后的水渠边。

每年春雨过后,肥大的春笋破土而出,嘴尖腰圆很是可爱。这时父亲会拔几根回来,剥去它身上一层层皮衣,把鲜嫩的笋肉切成薄片,放到锅里煮一阵子,滤掉那些又苦又涩的水,再用清水浸泡两三个小时,然后捞起来与切好的五花肉一起翻炒。不多时,一碟香喷喷的鲜笋炒肉片端到饭桌上,那诱人的香味飘满整个院落,令人垂涎欲滴。春天里,这样的美味佳肴在我家时常可以吃到,因此,每年我都盼望春天早点到来。

屋后那片竹林,在我的眼里就是一块宝地,里面不但有取之不尽的竹笋,还有可以入药的竹芯。有一次,我因贪嘴吃了很多龙眼,结果上火了,耳、鼻、嘴都齐刷刷地长满了水泡,脸部的皮肤像被针尖扎刺似的灼热难受,到水龙头下冲冷水,用湿毛巾冷敷也不起作用。父亲见状后,到屋后摘几条竹芯泡茶给我喝,没想到过两天就好了。

机灵的竹鼠喜欢生活在竹林当中,是竹林的常客。我家屋后的那片竹林,经常有三五只竹鼠来啃食竹根、嬉戏。捕捉小动物,是我们童年的乐趣。我和表哥把铁夹摆在竹子下,然后铺上一层竹叶,再放一些稻谷、玉米之类的诱饵,偶尔也能捕到一两只竹鼠拿回家解馋。

竹林更是我和村里小伙伴们玩游戏、捉迷藏的好去处。小时候放学回家吃完饭后,我和小伙伴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到竹林里捉迷藏,一伙人扮“解放军”,一伙人扮“敌人”。茂密的竹林随处都可以隐蔽藏身,“敌人”很难找到“解放军”。“站住,不许动!”“解放军”从竹林暗处冲出来,把“敌人”活捉了……

后来,我把这段竹林里活捉“敌人”的故事写成一篇作文,语文老师批阅后写了个“优”字,还拿到课堂上讲评,给了很高的评价。我心里乐滋滋的,放学回家后便迫不及待地把这件好事告诉父亲,父亲听后先是竖起拇指表扬了我一番,而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满招损,谦受益。做人要像竹子那样,虚心和刚正不阿!”

上中学后,由于爱好文学,放学回家或者在寒暑假里,我常常一个人躲到屋后的竹林里,阅读《红楼梦》《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名著,贪婪地汲取文学的营养。盛夏,竹林里不时有几只蝉在嗡嗡高唱,或传来几声叽叽喳喳的鸟鸣,显得竹林更清幽了。我静静地坐在竹林下遨游书海,阳光透过斑驳的竹叶,照在密密的竹林里,微风吹来沙沙细响,那声音分不清是来自书页还是竹叶。屋后的那片竹林,伴我度过快乐的阅读时光,为我的文学梦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文革”结束后,父亲恢复了名誉和教师职务。他回到学校工作后,便把郑板桥赞颂竹子气节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诗句抄在墙壁上。人如竹,竹如人。此时,我才领悟到父亲酷爱竹子的初衷。

后来我因读书、工作离开家乡,从此我与故乡的竹林渐行渐远,以后竹子的身影只能在公园,或者工作的地方才能看到。如今我已年过半百,对故乡的那片竹林愈加思念,这些年来,虽然身居闹市,但思绪却总是不经意间飞回那令我魂牵梦萦的故土,还有屋后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作家简介】 周 敏,广西田东人,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报签约作家,供职于田东县妇幼保健院。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三月三》等。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