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族作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海湾里的诗情画意
故乡竹林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湾里的诗情画意

□ 徐仁海
▲充满艺术气息的涂海艺术村。 (云 起 摄)
涂海艺术村的海景。(云 起 摄)
 

这个小渔村,是防城港市珍珠湾畔白龙村一个叫双敦的自然村。村子着实不大,但村子面临的这湾蔚蓝海湾,却以生机盎然的名义宽阔着。这片海曾经是多个珍珠养殖基地的落脚点,20世纪70、80年代乃至90 年代,这里是一湾被千万颗亮晶晶的珍珠闪亮的海域。

曾经,因为开办珍珠养殖场,将现代文明的灿烂阳光洒满了这个古老的小渔村。

情牵梦系的三月,激情燃烧的季节。几百号插核(即将珠核移植至养殖珍珠母贝中)工人就会应季而至。这些工人中,除了本村的,还有来自合浦的、海南的,还有来自县城的、省城的科研技术人员,皆怀揣亮闪闪的“珠梦”汇聚于此,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在这偏于一隅的小渔村里穿透隔阂,在这里融会贯通,与珍珠共生共荣。奈何世间诸事,有兴盛便有衰落,新世纪之初,珍珠养殖渐渐淡出,辉煌褪去之后,渔村原驻民依依不舍地送走外地育珠人之后,又转而专事捕捞……不久,聪明灵变的村民利用在珍珠养殖场学到的养殖技术,触类旁通地搞起对虾、大蠔和各种鱼类养殖。由于新兴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村民们的目光精准地盯住这片风生水起的海,无暇顾及海岸一隅这方曾经沸腾的场所了。没落,让海湾岸畔这几十间插核屋、选珠房、工人宿舍,像个破产的财主,低首垂胸,默默听海看海。就这样晃眼间沉寂了20年。

2020年一个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一天,防城港市一群探寻野趣的画家,以采风的名义,闯进这块几乎保留原始生态面貌的世外桃源。

扑棱棱飞去又飞回的鸟儿在头顶盘旋。在苍绿的老树古藤之下,荒草萋萋之中,几十间石砖平房像再也无力前行的流浪者,一屁股坐落其间,任凭风吹雨打,浪花喷淋。惊奇、震撼过后,这一群闯入者便生出灵感来:这是一块值得用艺术开垦的处女地。

现代文明再一次进入这里。人头高的荒草被清除,乱石一块块归堆,破墙被修复,小路被彻底整修。近四十间破落的旧房子,由这群艺术家依据各自的艺术风格创意,逐一进行室内装修、妆饰。整个遗存的珍珠插核工场片区,都是由各具立面设计、平面设计、雕塑工艺等特长的画家们自己设计,边设计边施工边完善。经历大半年时间,一个叫涂海艺术村的民宿便开张大吉。

这天,踏着冬日暖暖的夕阳光照,我随广西多民族作家采风团走进涂海艺术村。

趁着我们办理入住手续,涂海艺术村的股东之一,防城港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忠秋在一旁介绍:“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黄华兆,油画大师、行内泰斗黄菁,广西美协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韦俊平,防城港市文联原副主席、知名画家张大进等的画作,这里都有,而且主题内容几乎都与这片海湾相关。”

开张一年半时间,约200多名广西区内外的艺术家驻村写生、创作。防城港市的艺术家、绘画爱好者、学画的中小学生也纷至沓来,在这里开展研学写生和创作。还有很多作家、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与大海相亲相爱的欢乐足迹。

房间临海,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房间的窗户和后门,一步之遥便是海,甚至带着海腥味的浪花细沫都会溅到脸上。猛然间便想,假若关了门闭上窗,躺在床上醉酒样眯合眼睑,听着如琴弦轻轻发出声响似的轻波细浪声从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一个大白天里做的与海相关的梦,就会在蔚蓝色的簇拥下极诗意地逐浪而飘。又或者,清茶一杯,慢慢地品着,不经意地看近海望远海,将不着边际的思绪交付或盘旋或展翼于海面的海鸟和白鹭,自由稍带些许散漫地在海空之间作一次亲海之旅。

在这里,谁的心,都可如出墙的红杏,跃跃欲试中,脚步就迈出客房,像一个自由散漫的旅者,随意踏着海水浸泡过千年万年的石块铺就的步道,用读史诗般的目光轻轻抚摸步道旁始建于20世纪70 年代的石砖房墙,像翻开一页页泛黄的古籍,一行一行地阅读历经几十载风吹雨打的石砖,追寻那个时代靠海吃海的生活痕迹,和那一群逐梦而来的采珠人将激情在此点燃的岁月履痕,借此寄托对那个年代的致敬和深思。

岁月撒蹄,依稀难寻。

依然是靠海吃海,双敦村向海而生而富而兴,这是一种时势造英雄的必然。因为现代艺术元素的注入,为乡村的蝶变赋能,因为乡村蝶变的辐射带动效应,必然又会绽放出别样精彩。渔村里,吃旅游饭的村民越来越多,水陆两栖,也耕海,陆上也有经营民宿、渔家乐。

漫步涂海艺术村,在古朴与清新中痴痴迷迷的行走间,于不经意中,夕阳已静静地渐渐往海里沉落,平展展的海面,竟没有一抹杂色地粉红着,几只海鸥油画似的飞掠于海面之上,生动得让人惊叹。

这里有古树,但没有昏鸦,唯恋旧林的各种故鸟,在纷纷归巢中用曼妙的轻鸣细语与浸染金色夕照的海风唱和。

独自一人休闲地伫立于浪花簇拥的礁丛上,痴痴地望着海,望着一枚蛋黄似的夕阳,浮于远海,不想心事,将这身心,交给大海,随波逐流。

海水总是以读秒的速度变化着生动着,如何将海入景入框入画,得全靠观海人此一时彼一时的心境、情绪、感悟、灵性。

此时,走进我手机镜头的是一群迎风展翅的灰色海鸟,而与我同框的是我背后躺在碧绿海水之上随波随浪晃荡,被锚牵住的一只小木船。小船是在休憩么?小船是在等待么?小船是在守望么?或者,正在独自唱晚?又或者,正激情澎湃地召唤它此时正在不远处的楼房里对酒当歌的主人,一起并肩,逐浪而去,追赶那一群渐渐融入海天一色的海鸟?

我傻模傻样地窃然一笑,居然就装作哲人般地将目光向海凝视。

生活若是可比作一片海,人生不就是海里的一叶小木船么?既然闯海,解开船缆那一刻,就不要想着回头是岸。与鱼有约,浪奔浪涌里,希望总是在前。

该去的去,该来的来。远处,西沉的夕阳将退潮的海渐渐拉远;明天涨潮时候,东升的朝阳又会将大海往望海者的怀里推送,周而复始。

离开涂海艺术村时,依依回眸的瞬间,顿生禅悟:生活如海,总会有潮涨潮落。这片如诗如画的海滩里的小渔村今日的精彩,又何尝不是一种潮涨潮落中生生不息向海而生的升华啊。

【作家简介】 徐仁海,防城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报社签约作家。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