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元宵(组诗)
家乡的“放心豆腐圆”
记住(外一首)
什么是过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乡的“放心豆腐圆”

□ 韦静宁(壮族)
▲金黄的豆腐圆。覃雅妮 摄
 

豆腐圆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寓意。人们喜欢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每逢节日喜事,壮家人少不了这道暖心暖胃的家常菜——豆腐圆。

有几层意思,一是指豆腐圆的品质好,吃了让人放心;二是指豆腐圆的“馅”,馅好肉鲜,吃了让人喜欢,上瘾。“馅”为里,豆腐为皮,包起来,煎得两面金黄,色香诱人,咬一口,先皮后馅,嘴尖之人,入口就能品出这家豆腐圆的品质,馅的构成,肉的分量。口感好,适合自己,下回继续上这儿买,好口碑的豆腐铺就在人们的唇齿之间流传开去。

小时候家穷,想要吃一次豆腐圆,非常不容易。一块自留地是那个年代留给农民最温暖的记忆。我们家的自留地在下坡石,三月种玉米,间种白菜、辣椒、葱蒜,五月点豆,立秋前种红薯,冬种萝卜,一年四季都长满了农作物。那块自留地,年景好的时候,可收三五十斤黄豆。母亲平时省着用,小节吃豆腐肴,大节打豆腐圆。

做豆腐肴需要豆粉,抓两把黄豆倒进石臼里舂豆。“借身践碓”是个辛劳活,需要下肢快速发力踩碓板,碓头扬起,“吱扭”一声,轻松抬脚,“嘭”的一声,碓头落在石臼里,不断重复,直到把黄豆砸碎成粉。豆粉冷水下锅搅匀,慢火煮。摘一点芥菜,剁碎,加点酸水,母亲有时还加点小鱼虾,或是碎油渣,这样的豆腐肴,香飘万里。隔壁家说:做豆腐肴还放油,富得流油是不是?

包一个豆腐圆的最后一个程序,是用两个掌窝托着豆腐圆轻翻几下,这个“打”的动作是佯装的,轻巧迷人,其目的是让豆腐圆结实、圆润、光滑。有的妇女,就是过不了打豆腐圆这关,做出来的豆腐圆,软塌塌一坨,下锅后,皮破漏馅,散成一锅糨糊。

手工豆腐实在是一个耐心活,母亲做豆腐总是徐迟有度,不急不躁。有句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是对的,心急也做不成好豆腐。

磨浆是制作豆腐的重要环节,费时费力。转磨不能快,要匀速,豆得一勺一勺地喂。磨一圈,喂一勺,就这样转呀,喂呀,五六斤黄豆磨成浆,大概要两个小时。烧一锅沸水,水是清早挑回来的泉水,沸水和豆浆比例是一比一。灌进布袋里挤压,浆渣分离,将石膏水倒进豆汁里,这叫“点卤”。“点卤”是制作豆腐的技术要领,关系到豆腐的成败和老嫩。卤水中主要含氯化镁、硫酸钙等化学物质,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凝结,待静置两小时后,就成了一缸白花花的豆腐。舀一碗,加糖,成为最鲜美的豆腐脑。这个时候,母亲给每人舀一碗,我们喝了直咂嘴,还想要!

把豆腐脑舀进铺了布的木架里,把布的四角往中间掖好,盖上木板,压上重物,定型两个小时,豆腐大功告成。

把豆腐变成豆腐圆,是豆腐一个完美的蜕变。把豆腐块揉碎抓细,放漏篮沥水。母亲买便宜的“鸡冠油”、泡囊肉、朝头肉、刀口肉等,炒炼后分离出油和油渣。油渣剁碎,葱头蒜叶切细,撒上盐,拌上糯米饭包好,煎得两面金黄。油渣米饭馅的豆腐圆,我们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满嘴生香。

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母亲打了三十个豆腐圆,母亲和孩子们共七口人,吃了十七个。母亲心里暗自高兴:明晚我们家还能加菜,继续吃豆腐圆。当时父亲在三美小学,家离学校二三十里地,回来一趟得走半天的路。父亲好像鼻子装有雷达,半夜突然回家,揭开锅盖一看,有一锅豆腐圆,还有半碗饭,不管三七二十一,父亲吧嗒吧嗒吃个精光。

后来母亲一直念叨这事:你们父亲一次能吃下十三个豆腐圆,吃穷了咯,个个像他,下石坡都得吃垮了。

父亲在清潭小学时,半个月没米下肚,吃野菜,啃树皮,咽米糠,面黄肌瘦,四肢水肿,奄奄一息。有个女学生发现后,告诉了她的父亲,她父亲是粮站干部,好心送来两斤黄豆,叫父亲煮了喝。两天之后,父亲能下床走路了。两斤黄豆救了父亲一命。

公纠是我们隔壁屯人,“豆腐是我的命”的故事因他而起。有一天,一户人家新房上梁,请村民帮忙,没有工钱,只管饭食,进桌时,一锅白花花的豆腐和猪肉,公纠一上来就夹了一块五花肉,旁边的人帮他夹了一块豆腐,说:“你夹错了,豆腐是你的命呀!”“对呀,豆腐是我的命,但是见到了肉,我连命都不要了!”在场的人无不大笑。

如今豆腐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虽不是每天必有,但三五天没来点豆腐下锅,便会发觉肠胃不适,口味寡淡。豆类食品含有高蛋白和各类营养成分,有人称黄豆是“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一点也不为过。

温平街妈贝的豆腐圆是远近闻名的“放心豆腐圆”,她不像早些年我母亲制作的豆腐馅抠门,尽捡些杂碎便宜肉,而是大清早买的五花肉,现场剁馅,现煎现卖,一个人一天能包上千个,她制作的豆腐圆口味纯正,口碑较好,十分受欢迎。

肉馅豆腐,团团圆圆。家家户户都可以吃上放心的豆腐圆,这不就是老百姓所祈求的幸福生活吗?

家乡的“放心豆腐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