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历程“曲折” 盛会圆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2022年12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程“曲折” 盛会圆满
——广西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综述
□ 本报记者 何宗威
▲在民族运动会工作总结会上,宣布广西第十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承办城市为柳州市。图为柳州市长张壮(右)从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俊华(左)手中接过民族运动会会旗。
▲民族运动会总结会现场。
▲民族运动会总结会主席台。
 

历经3个阶段、跨越3个月时间,广西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下称民族运动会)终于在12月17日完美落幕。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俊华对本届民族运动会在桂林市成功举办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本届民族运动会既展示了一流的民族体育竞技水平和民族体育的无穷魅力、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展示了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的深情厚谊和时代风貌,又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未来,收获了竞赛表演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与往届民族运动会相比,今年的民族运动会可谓历程“曲折”,盛会圆满。

1

办会难度之大,是历届所未曾遇

本届民族运动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民宗委、自治区体育局和桂林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于2022年10月31日至12月17日在桂林市举行。由于受疫情影响,按照“小型、分散”的原则,本届民族运动会分3个阶段举行,跨越3个月时间,尽管赛事过程“曲折”,却赛出成绩、赛出水平。

12月17日,本届民族运动会工作总结会在桂林举行,会议由桂林市市长、民族运动会组委会副主任李楚主持,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民族运动会组委会主任黄俊华,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民族运动会组委会副主任唐宁,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民族运动会组委会副主任谭向光,柳州市市长张壮,自治区民宗委副主任、民族运动会组委会执行主任翚永红,桂林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民族运动会组委会执行主任蒋育亮,以及本届民族运动会组委有关同志,19个代表团团长、副团长,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出席了会议。

黄俊华指出,本届民族运动会恰逢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重大活动举行,又正值新冠疫情多点散发时期,办会要求之高、难度之大、变数之多,在历届民族运动会未曾遇到过。自治区民宗委、自治区体育局和桂林市坚决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灵活应变,连续作战,为筹备好民族运动会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努力。全区各代表团、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在赛场上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充分展现了我区民族体育健儿的青春风采;全体裁判员、广大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热情参与,有力地保障了各项赛事进行,顺利完成所有赛程,获得圆满成功。

2

竞技项目和参赛人数增加, 位居历届之首

本届民族运动会共设置花炮、珍珠球、蹴球、毽球、龙舟、独竹漂、秋千、射弩、陀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少数民族武术、民族健身操、投绣球、攀爬椰子树、蚂拐捉害虫等16个竞赛项目和竞技类、技巧类、综合类等3类表演项目,竞赛项目数量为历届最多。

本届民族运动会有来自全区14个设区市及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高校共19个代表团3096人参加,参赛人数是近几届参赛人数最多的。

经过969场次的激烈比赛,共决出了一等奖106个,二等奖185个,三等奖264个,共555等次奖,19个代表团、60个代表队、320名运动员、49名裁判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荣誉称号。

3

参赛代表增加,

各项目竞争异常激烈

本届民族运动会竞技项目参赛代表增加,其中,花炮队和珍珠球队均由上届的6支代表队,增加到本届的8支。本届参赛队伍水平明显提升,获奖情况呈分散状态,在19个参赛代表中,获得一等奖的代表团有15个,获奖面为78.95%;获得二等奖的代表团有18个,获奖面为94.74%;获得三等奖的代表团有59个,获奖面为100%。获奖面的增加表明,各参赛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运动员齐头并进,比赛激烈程度大幅度提升。

4

取得成绩优异,

多数项目一等奖成绩超过上届

本届民族运动会各项目比赛成绩均取得了较大突破,为选拔各项目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体运动员发扬拼搏精神,共有龙舟、独竹漂、射弩、高脚、竞速、秋千等6个大项、17个小项获得一等奖的成绩均超过上届民族运动会一等奖的成绩。比如,龙舟12人男子200米直道竞速以49秒69获得一等奖,较上届快了4.6秒;男女板鞋混合4×100米以1分10秒10获得一等奖,较上届快了11秒52。

花炮、珍珠球、独竹漂、陀螺等是我区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中的优秀项目,在本次民族运动会比赛中成绩又有提升,其中,独竹漂和秋千等项目一等奖的成绩超过2019年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等奖的成绩。

5

东道主桂林代表团努力拼搏,

获奖总数位居第一

作为东道主,本届民族运动会桂林市派出254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划龙舟射弩等项目比赛,获得一等奖奖牌14枚,二等奖奖牌36枚,三等奖奖牌26枚,总奖牌数76枚,获得了奖牌总数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本次民族运动会获奖总数位居第二名为柳州代表团,第三名为广西民族大学代表团,河池市代表团与崇左市代表团并列第四名。

桂林市市长李楚在总结会上介绍,桂林市历来十分重视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从2008年开始,每隔4年举办一届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桂林市依托大中专院校、自治县的优质资源,先后建立珍珠球、花炮等17个项目基地,通过校地共建、校企联建、校校合建等方式抓实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布局;利用每年“壮族三月三”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桂林各地广泛开展花炮、板鞋、陀螺、珍珠球、毽球、龙舟、舞龙、舞狮、抛绣球、斗牛、斗马、斗鸡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赛事活动和民俗活动,参与人数10多万人。

作为本届民族运动会承办城市,桂林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用心用情用力、精准精细精致做好各项工作。通过高位推动、周密部署,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民族特色、突出时代引领,全力把运动会办成富有特色、精彩纷呈的民族体育盛会,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增光添彩。

为了办好本次民族运动会,桂林市坚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宣传工作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相结合,全面营造热烈、浓厚的赛事氛围,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会徽、吉祥物和宣传口号。民族运动会会徽以及吉祥物“桂桂”和“灵灵”创新融入象鼻山和漓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一致好评,进一步扩大了民族运动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强大动力和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独特魅力,展示了壮乡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的团结精神。

(本版照片由梁云武摄)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