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广西民族报》的结缘,源于壮文,而我与壮文的邂逅,归功于业余爱好。业余时间我最喜欢看各类报纸的副刊,读着读着,就会有动笔的冲动。2010年,我开始写一些生活随笔,投给《右江日报》《百色早报》,没想到真的能见报。那时候是纸质稿费汇款单,因此常去邮政所领稿费,这样一来,就和邮递员小陆熟悉起来。
2011年初的一天,小陆对我说,凌姐,你那么喜欢写文章,写写壮文吧。我惊愕地问,壮文是什么呀?他说,就是我们的壮族文字呀!我问壮文是什么样子的?他却答不上来,说我们玉凤镇有个作者是写壮文的,他的稿费单也是我送的,稿酬很丰厚呢。
邮递员不经意的一番话,将我引上自学壮文的道路。我立即上网搜索,果真找到一个“学习壮文900句”的网页。作为壮族人,我第一次见到壮文,非常惊讶,我的母语真的有文字,而且竟然这么高大上,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点开视频,听到自己的母语,深感亲切,有久别遇故人的兴奋。
原来壮文也是拼音文字,有22个声母,108个韵母,6个声调,于是我跟着电脑学起了壮文。我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声母、韵母基本背熟,但电脑上有些韵母的读音很相近,很难分辨,又不知道向谁请教,很犯愁。
这时,我认识了西林县那劳农民文学社社长黄志伟,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也懂壮文。我想拜他为师,他谦虚地说,为师不敢当,倒是可以向我引荐一位老师。于是,他把平果市的余执老师推荐给了我。
我告诉余老师自己想学壮文,余老师听后,连连说好,并说现在愿意学壮文的人很少,只要有人愿意学,他都乐意教。后来余老师把声母、韵母录成光碟,把学习资料订成册子,连同一些《广西民族报》《三月三》杂志打包寄给我,叮嘱我熟悉声母、韵母之后,要坚持大量阅读壮文。这时我才知道有《广西民族报》和《三月三》杂志的存在。
我首选民族报壮文版副刊阅读,这个版面的文章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尤其是翻译版,有汉文对照,适合初学者阅读学习。同时,汉文版副刊也深深吸引着我,里面的文章民族元素浓厚,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受此启发,我开始留意日常生活中有关民族文化的素材,不久还真捕捉到一个亮点。
那天,我在田阳县城看到有好几个妇女在排队等三婆给她们“光脸”,所谓“光脸”就是除掉脸上的汗毛。三婆是县城有名的“光脸”(壮话叫aeunya)能手,她的工具只有两样:一根线和一盒爽身粉。她不光能“光脸”,还能修眉毛、修发迹。眉毛你想要多细就有多细,想要多弯就有多弯。据说古时候,女子出嫁前一天都要“光脸”,寓意以洁净的一身进入婆家,开始新的生活,直到现在许多地方还沿袭这个习俗。于是,我把这民间技艺和习俗结合起来,写成一篇《壮家“欧雅”——草根技艺》的文章投给民族报汉文版,不久就见报了,这极大增强了我写作的信心。
学习壮文一年后,我开始尝试用壮文来写作。我投给民族报壮文版的第一篇文章是《Boux Guenj- roen/养路工》,记得那时候稿子投出没多久,就接到编辑韦愿娜老师的电话,她说,阿妹,你的稿子我看过了,病句很多,不过呢你是新手,可以理解,我一一帮你修改过来了,以后要注意哦!继续努力,多给我们投稿。
编辑老师语重心长的几句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当时心想,假如韦老师说我的稿子病句太多,不能采用,这很可能会扼杀我对壮文写作的劲头,也许还会导致我放弃壮文写作。很庆幸,我遇到了一位责任心强、善解人意的好编辑。由此可见,民族报非常重视培养新人,鼓励新的写作者投稿。
这之后,我才意识到我学到的壮文只不过皮毛而已,我无法进入它的核心,就连语法、大小写、连写等基本知识都没掌握好。我只能通过继续阅读来提高写作水平,于是民族报和三月三杂志成为我业余时间的好伴侣,不仅从中获取知识,还获得一份不可言喻的充实感。
2011年11月30日,《Boux Guenjroen/养路工》在民族报壮文版刊登,收到样报后,我兴奋不已,反复地看,反复地读,认真校对原稿和刊登稿的不同之处,看看病句到底“病”在哪里。我把正确的句子和错误的句子分别抄在本子上,有空就拿出来看,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样长年累月,渐渐积累了不少壮文写作知识。
2014年3月,经广西民族报社推荐,我有幸参加由自治区民语委和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壮文室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联合举办的壮文翻译培训班。2018年12月,报社又推荐我参加由鲁迅文学院与民族文学杂志社在北京联合举办的壮文写作、翻译培训班。这些培训,都让我汲取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写作水平。2018年起,我连续5年十分荣幸地成为民族报壮文版的签约作家之一,这让我受宠若惊。签约仪式上,我双手接过签约责任书和聘书时,深感签约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创作出优秀作品,才无愧于民族报对我的厚爱。
回想自己壮文写作的历程,起步晚,成长慢,但民族报没有因此而嫌弃我,更没有抛弃我,而是一路呵护,一路陪伴。10多年来,在编辑老师的鼓励下,发表了《Gaemfwngz/握手》等近70篇作品。从2013年至今年,我年年被评为民族报的优秀通讯员。
民族报是我写作的阵地,是我成长的舞台,衷心地感谢民族报编辑老师对我的爱,感恩有你!
(作者系广西民族报社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