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四个家园”建设,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中入脑入心。
聚焦精神家园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宣传教育,实现全市“关键少数”和党政机关、统战民宗系统和乡镇(社区)干部学习研讨“四个全覆盖”。创新实施“八个一批”宣教活动,目前评选命名了首批12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开展6项课题研究;组建特聘专家宣讲团、科技特派员、民宗系统干部等6支宣讲小分队,深入一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28场次;在各级示范单位建成169间红石榴书屋,开展主题讲座、读书分享会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56场次;建成48个同心文化广场,建设7个红石榴主题公园,评选一批多民族融合的和美家庭,构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工作格局。
聚焦幸福家园建设。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540万元,实施120个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项目,补齐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短板。争取自治区资金986万元,建设凭祥市上石镇上黎屯、宁明县爱店镇爱店社区等5个新时代抵边民族村寨试点村,在边境一线打造边疆民族村寨高质量发展示范村。落实1621万元建设11个民族特色村寨,在村庄综合整治、特色产业项目、红色旅游产业配套提升工程等方面予以支持,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聚焦和谐家园建设。投入300多万元,打造提升53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结合崇左特色全面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 和融崇左”活动,打造一批自治区级和市级示范点。发挥粤桂协作机制,与广东省江门市实施各族青少年“手拉手”交流主题等活动活动。弘扬“壮族三月三”、霜降节、侬峒节等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边境一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中打造5个自治区级“四个共同”边境文化长廊宣传教育点,成为创建工作品牌项目。
聚焦平安家园建设。成立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工作网络,搭建少数民族“微组织”网格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全覆盖。创新“民事诊所”模式,“处方式”研判处置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协调联系机制,与江门市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作协议书》,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社区,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创新建立宗教事务管理“一图三册多表”数据库,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
(隆艳英/文 黄丽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