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岜莱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紧贴现实讴歌新时代广西
在非虚构叙事中呈现乡村的觉醒与颤变
走进钟世华的诗歌世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2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钟世华的诗歌世界

□ 文 青
 

对于文字与诗歌,钟世华有着深刻的理解:“文字是古老质朴的陶土,诗歌是人类灵魂的根基。”我初识他时,他刚大学毕业不久,偶尔还为生计发愁。他那时开始写诗才两年多,却已在全国10多家报刊上发表了几十首。我尤为喜欢他这些清新脱俗、露气莹莹的充满青春气息的诗。其中两首是刊发在当年《北海日报》的“当月诗人”栏目,因其隽永耐读,我愿意一赏再赏。

一、《北海》(组诗):海上零碎的美,心中低垂的痛

沿着他的诗笔,沿着他的目光,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清新触心的美:

“浪花卷起风暴”,是对“风暴卷起浪花”的翻新,这种诗的陌生化手法带来了新鲜美。

“擦亮一根火柴,少女的唇抵达彼岸”——黑暗中燃起了一根火柴的亮度,淡黄的光中,一点红唇,抵达彼岸,抵达想象之远。颜色的叠加中,有动感,这是诗句美之所在。

“我在海边垂钓,上钩的/是一岛斜阳”,短短两句,意境全出。这是一幅内容单纯而又丰富的画图:垂钓的年轻人、海、一岛斜阳。还有一艘小船在不远处——“起锚不久的小船,寻找一盏灯。”

还有其他一些出奇的想象和比喻,如:“海鸟倒伏岸边,像一朵朵云”“搁浅的贝壳,/是失去了归巢的鸟”。

这些美散落在诗的各个角落,诗里还有一个纵向发展的被淡化的情节:放飞梦想(“我数着星星”就是数着梦想),把梦想交给小鲨鱼(“在海底,我把梦交给了一条小鲨鱼”)——梦想中的人远去(“少女的唇抵达彼岸”“情人孤岛谈起远航女儿的时候/想起一段往事”),寻觅与等待(“起锚不久的小船,寻找一盏灯/我在江边垂钓”)——失落痛哭,走出自我,倾听别人(“布满石头的凹地,哭过之后/把泪水交给大海”“老渔夫向我讲述他所知道的大海”)。在这些暗示情节的诗句里,流露凝聚着年轻的疼痛,尖锐,但不沧桑。

带点沧桑感的是最后一句:“那年9月,我在北海散步/秋天的女人,低垂着我的疼痛”——这已是再回首里的事。这两句提契全诗,叙述语气低沉。

透过这低沉的语气,再回顾全诗,我们会发现全诗结构非常精致,会感受到诗人因疼痛而颤动的心弦,并久久难以忘怀。

二、《乡村记事》:奇特的想象,血泪的控诉

钟世华的想象常让我惊叹。

《乡村记事》本来是现实感很强的诗,但他也能从他的大脑里“赶”出一群奇特的想象摆在我们眼前。这首诗,在奇特的想象与貌似平实的叙述里,充满着血泪的控诉,读来让人心中蓄愤,眼中含泪。

“泥土。树叶。童年的村庄/是一桌新鲜的早晨”,这是简单的童年,充满希望的童年。“泥土。树叶。”跳跃的语句,跳跃的意象,代表着村庄,村庄代表着“新鲜的早晨”。

“谁的一个低语,熬熟梦中的稻香?”人们在说话,稻香在梦中熬熟,由此可见,现实中的稻香是生涩的,这不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翻版。这里,诗意慢慢过渡到现实存在。

“剜野菜的幺妹子,把秋天赶到尽头/在那儿。她遇上了风暴。谁抢走了/她的快餐?她的怀里还抱着一小扎/嫩黄的狗尾草。镰刀只是杀害她的借口”。好不容易熬到丰收的秋天,却遇上风暴,连营养不多的快餐都被抢走,怀中只剩下可怜的一小扎狗尾草,曾经勤快飞舞的镰刀没有给她带来丰收,带给她是劳作的劳累与伤害。多么贫困的村庄,丰收寄托在一把镰刀上。

于是,饥饿,并产生错觉:“我们吃住的地方,是一个个油炸的/肉丸。”终于可以吃上点东西了,“雪地里的落叶被磨成杂粮”。

为什么会饥不择食?在饥不择食的日子里,村民们在干什么?都是“赌码”惹的祸!“母亲”在赌,二狗的父母在赌,村民们都在赌。

“村口新修的一条致富马路,通往悬崖/下面是三根竹子架起的木桥/很多人冒险走过去。”这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想象,使我们想起一个成语:铤而走险。结果是,“春耕的日子/田野却一片荒芜。”另一个更惨烈的结果:二狗他妈服毒自杀。

“二狗把一块生铁/挂在庙堂门口的老椰树下”,也许是对事实的表达,但在诗里,更像是神来之笔。这块生铁代表着什么?

“深夜。闭上眼。我总感觉那是一口警钟。”这最后一句是对“生铁”的诠释,也是对主题的升华,表达了一个有良知的诗人希望村民禁赌,去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热望。

(作者系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