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奋进七十载 苗山万象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2022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进七十载 苗山万象新
——融水苗族自治县举行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
▲融水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
▲庆祝融水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成就展,各族干部群众观看成就展。
▲融水风情苗乡芦笙乐手在融水鑫辉苗族芦笙展示馆里交流。
▲融水苗族同胞载歌载舞吹芦笙迎客进“网红打卡景区”梦呜苗寨。
▲融水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各族群众文艺展演。
 

笙歌阵阵鼓乐响,苗岭欢腾庆佳节。11月30日,融水苗族自治县举行成立庆祝自治县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融水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自治区代表团、柳州市代表团及各方嘉宾与当地各族群众共庆节日。

庆祝大会上,自治区代表团送来贺匾,贺匾正面用壮汉两种文字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推进融水高质量发展”,承载着全区各族人民的美好祝愿;广场群众文艺表演中,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吹起芦笙、载歌载舞,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里,自治县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与观众见面,系统回顾70年来融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成就,一幅幅图片、一组组数据、一段段影像,生动诠释苗山大地沧桑巨变;自治县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各区直单位代表为融水发展提建议、出主意,纷纷表态将继续大力支持当地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在该县风情苗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街区,特色农产品展,盆景、书画、奇石展如期举行,享受两天“县庆假”的当地居民扶老携幼、举家出游,把县庆过出了年味……丰富的县庆活动描绘出一幅幸福苗山的美丽画卷。

融水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11月,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融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上由过去的以粮食生产为主要产业,发展至今已形成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业同步推进,多种经营、科学发展的模式。据了解,融水的地理标志产品、有机产品数量均位居广西第一,杉木产量全国第二、家居板材产量全国第一,民俗风情旅游开发为全国县级最早,2021年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评审。交通、城镇基础设施等明显改善,民生福祉大幅增进,民族团结坚如磐石,“苗族系列坡会”“芦笙斗马节”等成为民族文化节庆品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融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

52万各族人民是苗乡70年发展成果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受益者。融水籍青年芦笙演奏家、苗族芦笙音乐传承人贾征目前在南宁从事苗族芦笙文化推广工作,此次应邀回乡参加县庆活动,他欣喜地看到,有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传承人在县里开了芦笙展示馆,芦笙文化有了新的传承和展示平台。“融水是芦笙音乐生长的沃土,我们要传承芦笙,就要不断从这片沃土中汲取营养,同时大胆创新,把芦笙吹出融水,吹得更远。”贾征对记者说。

30日下午,县庆活动之一的“笙歌苗魅”民俗文化展演在梦呜苗寨精彩上演。在该景区经营特色餐饮店的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从200公里外的农村老家搬到这里已有5年,刚来时全家人都参加苗族芦笙舞演出,近两年经营餐饮店,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搬来之前相比工作生活都好了很多,“住这里有收入,孩子又能在县城读书。因为疫情,生意受到影响,政府对铺面减免了租金。”

(本报记者 梁 晴 韦颖琛 黄 云陆照德 文/图)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