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守住绿水青山 做强生态产业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2022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住绿水青山 做强生态产业
——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周年综述
□ 本报记者 何宗威
▲2021年12月21日,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粤桂(茂南·金秀)协作帮扶车间,易地搬迁群众正在车缝车间忙碌作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高如金 摄)
金秀·幸福里 小区鸟瞰图。(蔡思亮 摄)
▲金秀镇六段村乡村旅游红红火火。(高如今 摄)
 

1

民族团结,守望相助

“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我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在瑶族学上这样定义金秀。他曾经5次深入金秀考察调研民族工作,并为金秀题词——“世界瑶乡”。

金秀地处广西中部偏东地区,面积2468平方公里,辖3镇7乡77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约15.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3.62%,瑶族人口占39%;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

自1952年5月28日成立瑶族自治县以来,金秀实现了大瑶山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金秀各级党政组织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十三五”期间,金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40个贫困村、近4.2万贫困人口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成为广西率先实现整县脱贫的自治县之一,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

如今,金秀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柳梧高速公路和贺巴高速公路相继建成,结束了大瑶山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乡镇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星罗棋布,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先后获得“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等荣誉称号;从桐木河岸边到圣堂山脚下,呈现出一派百业俱兴、万象更新的喜人景象;教育、医疗、社会等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排名全区前列,连续四年获评自治区平安广西建设先进县。

如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金秀各族人民心灵深处,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金秀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之力,金秀为此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

2

守住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

正值举国上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之际,金秀瑶族自治县迎来了成立七十周年华诞。1952年5月28日,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金秀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拼搏实干,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全县经济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3.3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52.99亿元,年均增长7.4%;全县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39099元和13279元,是2012年的1.79倍和2.99倍。

如果说,金秀瑶族自治县前60年的变化是稳步发展,那么,新时代10年的变化则是腾飞富强。记者在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之际,通过参观成就展览和实地采访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到该自治县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金秀地处大瑶山区,森林覆盖率达87.91%,稳居广西第一位。金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康养避暑的胜地。辖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从恐龙时代存活至今的鳄蜥,到极为罕见的“蝶中皇后”金斑喙凤蝶、“植物活化石”银杉等珍稀动植物,皆栖息在这片广袤土地上。金秀全县负氧离子含量高居广西前列,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100%,全区排名第一;县内地表水水质断面监测达标率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荣获“自治区级生态县”“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金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该县建立了以瑶医瑶药、山泉水、木材深加工等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体系,其中,因瑶医药而被列入2018年广西第一批创新小镇培育名单的桐木镇,聚集了瑶药生产企业15家;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区拔地而起,共建成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园、示范点)99个,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0.5万亩、油茶9.56万亩、茶叶5.54万亩、中药材17.06万亩,林下经济总面积达116.23万亩;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养生服务等生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现有圣堂山、莲花山等国家级AAAA景区6家,“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13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6.4亿元,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3

让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金秀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底贫困发生率达到23.97%。面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高寒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等困难,金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攻坚克难,2019年4月成为广西首批脱贫摘帽的自治县之一。

六段村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北部,是1951年8月中央访问团进入大瑶山慰问瑶族人民时,到达的第一个村。该村共有8个自然屯276户998人, 主要以茶山瑶、盘瑶群众为主,是“十三五”期间贫困村,2018年实现脱贫出列。2018年建设的六段村“拉珈秘境”茶山瑶新寨易地扶贫项目规划用地96亩,安置82户298人,并配套幼儿园、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客购物长廊等服务设施。该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创建金秀瑶韵茶业核心示范区为中心,大力发展中草药、油茶、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逐渐走出了一条“文旅结合、茶旅结合、茶文结合”的民俗旅游之路,有效促进各族群众增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金秀·幸福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位于金秀桐木镇幸福大道,是“十三五”时期金秀重点打造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共搬迁安置来自10个乡镇的瑶、汉、壮等民族264户856人。金秀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可持续”的理念,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相继成立了“一站九中心”(幸福里服务工作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之家中心、平价购物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物业服务中心),全面整合就业资源,充分考虑搬迁户劳动力现状和需求,通过党员有序组织搬迁群众参与实用技能培训,采取组建劳务队、扶贫车间就业等方式多渠道、多样化实现就业,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58场次,带动就业210人。

2019年,金秀瑶族自治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与全国、全区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如今,金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金秀先后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瑶医药之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等荣誉,以及“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中药材示范基地”等称号。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