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4
 
广西民族报
习语精读
努力把县庆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
罗城:用民族语宣讲 党的二十大精神受欢迎
看广西新变化 讲广西好故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广西新变化 讲广西好故事
——“2022境外媒体看广西”采访活动综述
 

11月15-21日,来自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主流媒体、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及国际专家学者、外籍自媒体人走进壮美广西,深入革命老区百色、岭南古郡钦州两市开展行进式体验采访。

一路走,一路看,广西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日新月异的乡村变化、蓬勃发展的向海经济,让境外媒体人连连赞叹。广西新时代的生动故事,通过一篇篇文章、一幅幅图片、一个个视频,源源不断地向海外传播。

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让人着迷

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拍摄“麽乜”香囊制作过程、体验坭兴陶拉坯技艺、敲响传统打击乐器烟墩大鼓……广西的历史和文化让境外媒体人直呼“让人着迷”。

11月16日,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境外媒体人聆听讲解员讲述百色起义的革命历史,参观馆陈文物和图片,感受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辈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斗争精神。

走进广西百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境外媒体人被“麽乜”的制作工艺所吸引,纷纷围拢细看。

在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传承人麦琼方的努力下,原本单一的“麽乜”香囊已发展为“麽乜”手机挂链、耳环等系列壮族特色产品,并远销至美国、英国、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直播博主、中国-东盟经济研究学者泰露露认真拍下现场制作“麽乜”的过程。“中国的壮族文化和泰国的传统文化比较相近,壮族文化能保留至今并传承给下一代,就是因为有像百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这样的地方让大家去体验和学习。”她说。

在广西钦州市坭兴陶博物馆,境外媒体人兴致勃勃地观摩体验坭兴陶拉坯、陶刻等技艺。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烧制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坭兴陶陶艺大师钟毅的指导下,瑞典《北欧时报》特派记者Jeren Dagdyyeva用刻刀轻轻地在陶器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在我的国家也有类似陶器的制作,我希望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多多宣传钦州坭兴陶。”Jeren Dagdyyeva说。

中国的乡村振兴经验值得学习

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村民种植砂糖橘走上致富之路;百色市田阳区头塘镇头塘村村民靠种植小番茄建起了一栋栋新楼房;钦州市渔民养殖大蚝过上幸福的生活……乡村振兴政策给广西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境外媒体人“啧啧”称赞。

百坭村曾是“十三五”时期的深度贫困村,也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参观了黄文秀先进事迹展,意大利侨网副总编辑李俏红被黄文秀的故事所感动:“了解到她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所付出的艰辛,感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的故事十分值得大家学习。”

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百坭村砂糖橘种植基地,境外媒体人兴奋地穿梭在果园里,拍摄起现摘现吃砂糖橘的视频。村民班统茂告诉大家,发展砂糖橘产业后,村里每户每年收入几万至十几万元。

作为“南菜北运”秋冬蔬果中重要的品种,百色番茄热销中国各地乃至海外。在百色市田阳区头塘镇头塘村番茄种植基地,加拿大网络自媒体达人劳世国模仿“大力水手”吃小番茄的视频传到网上,引来众多点赞。

(下转第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