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族作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渔港嬗变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渔港嬗变

□ 徐仁海
▲满载渔获的小艇靠泊码头。(梁宗阳 摄)
▲企沙中心渔港码头的早市,鱼贩在等待满载而归的渔船。(梁宗阳 摄)
 

虎年春,企沙中心渔港获批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这是广西首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企沙,继核电项目之后,又一次引起世人瞩目。

企沙渔港,历来盛产石斑、鱿鱼、马鲛鱼、虾、沙虫等,是广西第二大渔港,是我国沿海一类边贸口岸之一,也是北部湾沿海重要的海盐晒制基地。

企沙渔港,历经200多年岁月的沉淀和洗礼,依然青春不老,她三面环海,东连钦州港,南濒北部湾西面的大海,西与防城港隔海相望,海域水深风缓,宜建大型深水渔港。

是历史选择企沙渔港?还是企沙渔港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吧。

要读懂渔港的嬗变,必须先翻阅港池中的船街。

在天蓝海绿中回望岁月,企沙渔港原先只是那些陆上没有自己土地,漂泊无根、以水为居、以船为室的疍家人为避台风而汇聚的海湾,因与陆岸的企沙街“通商”,小海湾便渐渐地成了渔港。又因为临近北部湾的天然渔场,钦州、北海甚至广东湛江的疍家船也看好这块风水宝地,纷纷聚拢,渔港便渐成气候。

当年负责航道建设的黄祥辉,与我在海堤偶遇,他一边抚摸着崭新的堤岸护栏,一边凝视着港池中休渔回港中的千余大小渔船。88岁的他,脸上容光焕发,感慨万千地给我讲述企沙渔港的昨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政府启动整治扩建企沙渔港工程,后来限于财力等因素,整治与扩建变成了疏浚航道,用石块在依企沙街的堤岸砌了清水墙那样的海堤和三五个简陋的码头。正因如此,港池里的船只,渐渐有了排列和秩序。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在渔港的西北靠岸处,建了一座专修越南船只和援越运输船的‘卫东船厂’。从那时起,港池里泊锚的船只,便自觉地分东西两边停泊,在港池的中间,空出一条航道给进出船厂的船只通行,至此,‘渔港大道’真正成型,并衍生出一条条大小不一、长短不等的船街。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专事出海捕捞的越南华侨纷纷归国,渔港一下子多出了许多渔船,船街呢,自然就又有了扩张。”黄老的语气虽然从容淡定,但很显然抑制了激越的心情。当年疏浚航道,黄老是负责爆破航道礁石的第一爆破手。

黄老抚今追昔的讲述,让我得以将渔港的故事整理成文。

绿绸似的海水有涨有退,反复循环。永远绿色的船街,尾也是头,头也是尾,有时长有时短,甚至有时消隐得无影无踪,只留一湾新绿色的海水……一个水期十天半月不等,一艘艘在海上闯荡后满载而归的渔船,或披着夕照或浓墨重彩般抹了朝阳的光彩,皆有序地泊锚在港池里。船只呢,或直排成行或横摆成行,三五成串,皆自觉地空出航道。航道有宽有窄,宽的可做大航道,与主航道相通,窄的呢,便是生活通道,紧连着大航道,任专事后勤保障和服务渔获交易的小艇来来往往,接人送客,送货运鱼,畅通无阻,穿行自如。这是一条条百分之百由渔民也只有渔民才能构建的船街。不同的是,这船街,没有屋舍没有铺门对开,街道不用砖石铺设,更不用清扫,随着潮涨潮退,船街便在轻波细浪中摇晃,唯有仄仄斜斜的船墙、高耸的桅杆以及弓背的船篷,安然标榜着渔家人风雨或晴天都飘摇不定的日子。

船街最大的特色便是动,海水是动的,船是动的,船街是动的,海水之上,什么都是动的,构成一幅美美的会动的图画哩。有时晴朗的太阳下,桅杆上斜拉的绳和船头船尾处杠似的竹竿上,皆晾晒各色衣物,在海风吹拂下徐徐招展……待潮水一涨,骤然将港池拓宽,船街便紧随着变得开阔起来。

港池里有百余只小艇,从大船上驳运渔获上岸,然后又从岸上运渔网运渔具和生活用品上船,还有搭客的,皆指望这些小艇,甚至有几只小艇摆了日用百货,充当流动小卖部,为渔家人提供油盐酱醋和针头线脑。

蔚蓝的天空上,水纹般的云里,俯冲出一行白色的海鸟,或穿梭或低掠于错错落落的“船屋”间,或箭样地斜插入晨空里,它们啾啾地啭唱,格外悦耳。船街上呢,装满日用品的小艇,拖一串吱吱呀呀的橹声,犁开的波纹一圈圈扩散,撞上船板,反弹成细小的浪花,急急地凋谢复又急急地盛开。

若是傍晚时分,海水镀了一层波动的金黄,水波轻扣船身发出细碎的声响,船街里的炊烟,被按了总开关似的,纷纷升起,偏偏那炊烟不会袅袅地抑或是直直地飘升,因为那炊烟刚一冒头,正欲冉冉,便被海风吹散,融入浅黄色的暮云中,船与船、船与天的空间只是一片迷离,唯低掠的白色海鸟,在如烟似的暮霭里,明晃晃地飞旋……

不多久,各家的船头船尾处,便被手脚伶俐的婆媳或姑嫂变魔术似地摆了矮矮的木桌竹椅,桌面上,多半是海鲜和海味干货,偶或也有鸡鸭猪肉。酒香、海味的鲜美味儿,掺杂着小孩的欢声老人的笑声,粗粗的笑嚷声甚至尾音拖得长长的猜拳声,皆一船传过一船,形成满满一条船街的喧腾与热闹。当夜幕刷地落下来,无数盏摇摆不停的煤油灯光,将船街的模糊轮廓,融入夜色掩映的海水里,神秘而诱人。

岁月的脚步一如潮涨潮退,谁也阻止不了。船街呢,也随着岁月的脚步日新月异着。

历经几次扩建的企沙渔港,如今总面积比先前扩大了一倍多,更气派的是,堤岸上林立着楼房,饭店酒家商场星罗棋布。渔船几乎都换成了机动船,十吨八吨三五吨的,甚至几十吨的上百吨的都有。船身,皆涂了青漆或白漆。船里装了卫星导航仪、机械捕捞设备、空调和电视。乌篷船、桅杆帆船几乎成为渔港的历史和永远抹不掉的乡愁。船街里的船,皆载着现代化的气势,驶往更远的海,逐梦蔚蓝。

那些送货接客的小艇,全部升格为机动推进。

沸腾的企沙渔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关不住的满港春色,正需要文学为它提供张力!

而文学,确实欠企沙渔港一个热烈的拥抱。

企沙渔港,是广西向海而兴的一片热土,也是文学的丰饶之地。

为此,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企沙渔港。有天正午,阳光格外灿烂,天空蔚蓝得挑不出一丝杂质,闪身躲过几个扛鱼篓抬蟹篮的渔人,我拾级而下,脚下的石阶,是渔港在扩建中特意保留的一个石砌的旧码头,石块铁青色,光滑古朴中积淀着厚重的渔港史痕和疍家耕海文化的韵味,呈现出一幅乡愁浓厚的剪影。

问了正倚艇等生意的船家,面相憨厚、身材精瘦的他扑闪了几下明亮的大眼睛,欣慰中稍稍夹带着对往昔的留恋,脸上却是笑意盈盈,说:“现如今,船上大多数人都在街上买商品房,有的还建了自己的住宅楼和气派的洋楼,虽然船泊港湾,人却上岸居住。小孩读书,由再也不用出海的女主人接送。那些少数还住在船上的人家,都有了电视电脑,接收的信号,由北斗卫星传送。船街上呢,有移动的百货商店,有水上书屋,有收购海鲜渔获的浮排式摊点,和以前真是大不一样啦!”船家一边说着,一边娴熟地将船驶向现代化的船街。

海洋总给人一种神秘感,然而,企沙渔港却自信地张开双臂热情坦荡地怀抱世界。

以“畅游北部湾,渔香防城港”为主题,连续举办两届的“中国:北部湾开海节”,将船街以文旅形式升华成企沙渔港一个海味十足、船家生活内容丰富的旅游观光品牌。这正是靠海吃海!渔港与船街,以耕海为龙头,舞动多业态发展的链条,逐渐新鲜着呢。

受到开海节辐射效应的影响,船街,不再飘在海里少人识,到船街上寻古探奇的人越来越多,船街上,人力摇橹的小艇渐渐又多了起来,古色古香中,老树发新芽般地显现生机。

呈现勃勃生机的,何止船街啊,整个企沙渔港,正在生成向海图强向海而兴的强劲东风。

2022年初,仿佛一夜春风至,防城港市申报创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获批,成为广西唯一入选的项目。全国十五个渔港经济区中期进行绩效评估,由于企沙渔港提前一年启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因而,企沙渔港绩效排名全国第一。

作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核心区的企沙渔港,早已悟透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道理,以“靠海吃海,向海而兴”的执着和闯海者特有的胆色,撸起袖子,将渔港的发展推上快车道。

谋划者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俯视的目光瞄准远景规划,重锤落在夯实基础设施的要点上。

企沙渔港经济区,规划用地面积约4.5万亩,拟新建或升级17个1000吨级、3个5000吨级渔船泊位和1个万吨级远洋渔业码头,满足渔获物交易量年达百万吨的需求,建成中国—东盟海洋渔业经济合作示范区。目前,企沙渔港一期项目已开工建设东部万吨级远洋渔业码头、渔港配套进港航道工程等五个配套基础设施。

按照“规划带项目,项目带资金”的开发模式和“留货、聚人、生财”的发展思路,努力把防城港市渔港经济区打造成港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标杆,实现渔业转型发展、渔民增收明显、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渔港新格局。

风景这边独好!

感受渔港的嬗变,是让人激越的。

据防城港市乡村振兴局资料显示:大力发展冷链经济,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北联”行动成果丰硕,率先在国内开通东盟海产品冷链海公铁联运,开通防城港至北京、沈阳、重庆等8条铁路冷链班列,其中铁路冷链集装箱达万余吨。早在2021年,就开始将水产品和食用油等货物发往四川自贡、内江和广安等地,为建设中国—东盟冷链枢纽中心和企沙渔港的陆上运输保障奠定良好基础。渔港经济区建设,采取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依托渔港经济区内经营收入和土地增值收益,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进渔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渔港建设和运营效率。企沙渔港五个项目目前累计投资已达15亿元,其中,企沙渔港经济区一期规划大龙二级渔港一期工程、渔港配套进港航道工程、德城渔业码头改造工程、锚泊区疏浚工程等四个项目将于2022年竣工。所有这些春潮涌动的变化,无疑正在加快塑造渔港的未来图景。

渔港经济区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海渔业产业的载体和发展平台,是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

2020年,防城港市渔业经济总产值17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53.7万吨,增量和贡献率均居广西第一位。强劲的增量,促进水产品落地加工及冷链经济蓬勃发展。越南等东盟国家每年通过防城港市口岸边民互市贸易进口的水产品近百万吨,且每年以几何级的速度递增。

到2023年,企沙渔港新增项目竣工后,智慧渔港、平安渔港、清洁渔港建设基本完成,产业渔港、美丽渔港建设成效必然强势凸显。到2025年,形成基础设施基本齐全的现代化渔港体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也会初步形成规模,据初步估计,渔港经济区水产品产量将超两百万吨,实现一产产值近百亿元、二产产值达一百六十亿元、三产产值接近一百六十亿元的年总产值超四百亿元的巨大经济链条。

近年来,防城港市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的理念,把渔港经济区建设作为渔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立足沿边沿海区位优势,致力于建成西南地区最大水产品冷链加工基地,成为全国渔港经济区的标杆,将防城港市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国际性水产品贸易和加工区域中心的城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基。企沙渔港高质量发展之路,正以涨潮般的势头迅猛向前!这是一座风生水起春潮涌荡的海湾,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已经凝聚。让防城港人铆足干劲舞起向海图强向海而兴的龙头,为防城港谱写发展新篇章添浓墨,绘重彩。

【作家简介】 徐仁海,防城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报社签约作家。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