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桂粤湘三省(区)结合部的贺州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目标,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在“世界长寿市”贺州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美好画卷。
坚持以政治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居住着壮、汉、瑶、苗等42个民族,全市人口249万人。该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和政治巡察、政绩考核、专项考评的重点事项,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目标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委常委会、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各级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工作委员会等议事机构统筹协调,人大督导检查、政协建言献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各级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助推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工作格局。
坚持以宣传倡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入实施“铸魂育人”工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在全市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石榴花开青春梦云共读”等主题教育活动,覆盖43万师生群体。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必修课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专题教育多位一体的干部培训新模式。深入实施“文化润民”工程,组建新时代贺州民族宗教宣讲团、“红石榴”宣传队,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贺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宣传月、贺台民族文化交流会等活动,组织创作一批反映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作品等,切实增强全市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深入实施“示范引领”工程,积极选树模范标杆,各行业各领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目前,全市受上级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1个、模范个人101人。
坚持以发展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东融就是抓开放、谋东融就是谋发展。深入实施理念、规划、交通、产业、金融、人才、服务“七个东融”,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广西“第一方阵”。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09.21亿元,增长13.9%、增速排广西第一,总量较“十三五”初期增长80.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665元、15312元,较“十三五”初期分别增长45.4%、73.6%,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12个少数民族村全部脱贫出列,平桂瑶族深度贫困聚居区贫困发生率从51.73%降至零,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沧桑巨变。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贺州在2021年度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在市县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中获得“好”等次,位列全区第一。
坚持以流动融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搭建各民族融居“连心桥”,在全市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落实“同心文化载体”,在易地搬迁安置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开展肇庆-贺州青少年暑期夏令营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举办桂蒙琼三地各民族青少年线上共享云课堂,拓宽各民族青少年交流交往渠道,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创建帮扶车间112家,方便各族群众就近就业、有效巩固脱贫成果。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姑婆山星光音乐会、姑婆山帐篷节等“以旅促融”主题系列活动接连不断,各族群众在游玩中不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领悟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
(黎学良 赵金宾 李积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