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音乐家协会汇编,近期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桂歌典》(四),是广西音乐从高原走向高峰的重要一级,显示出享有“歌海”美誉的广西“唱过老歌唱新歌,唱过情歌唱喜歌,唱不尽今朝好心情,好歌越唱大路越宽阔……”。“歌典”新歌中有山地民歌风,也有海边歌谣情,有往昔英雄的颂歌,也有新时代榜样的赞咏。这部由五年来八桂新作集结而成的“歌典”,其中部分歌曲在全国重要赛事获奖和在重要舞台呈现。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收录的歌曲彰显“八桂民族音乐”的特色,是“刘三姐歌谣”文化的传承创新,但又不仅是“刘三姐歌谣”的变奏、升华……也体现了各民族民歌的个性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旋律。如在壮族原民歌基础上,改编与创新的《星星伴月亮》,多声部和声及转调的运用,融壮族多声部民歌与现代技法于一体,从原生态走向古今相融、雅俗共享、十分动听,让人忍不住单曲循环。民歌个性体现有瑶族风情的《密洛陀》《瑶族大歌》《山里山外》等,苗族民谣风的《湘江岸边同唱歌》,侗族风情的《侗妹走过风雨桥》,毛南族民歌风的《天边的毛南》……大部分歌曲吸纳了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的元素,在继承中出新。如《一面旗》除了“尼呀咧”的调子,还结合了瑶族的音乐元素,这些都体现了“广西新民歌”的积极探索。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国庆70周年、湘江战役85周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征歌活动中推出的作品,有《广西》《连心歌》《给十月打个电话》等,歌颂“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的有《鱼尾裙》《阿秀》《你回来了,你走了》等20余首。《鱼尾裙》中壮语的引入,让民族语言与民族音乐水乳交融,作为电视连续剧《大山的女儿》插曲,一开始三度音程的和声伴唱、口语化的三连音叙述,伴随着黄文秀的事迹催人泪下,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期听哭了无数观众。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本次歌曲除了八桂山地文化、河流文化的延续,海洋文化的作品占据一定比例,并有不少佳作。如《海知道》《走过红树林》,描写北部湾渔民海边生活的《海耕谣》《海边吹响了螺号》。广西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湘江战役题材作品既有桂北民谣风,又有广西作曲家注入新特色的《湘江渡》《难忘曾经流血的湘江》《赤色龙州》《红军坳》《广西红》等感人歌曲。
具有艺术的多样性。163首歌曲中有140首为独唱歌曲,占比86%,近年来为歌手传唱,在重大活动中推出,许多歌曲已成为舞台的保留节目。“歌典”中还有23首运用传统及现代作曲技法的多声部歌曲,占比14%,在国民合唱方兴未艾的今天,重点“评推”这些具有广西特色的多声部作品,这些合唱歌曲或保留了传统民歌的和声特色,或采用了现代和声的编配方法,或巧妙地进行了转调处理。其中,有男声合唱《从七月开始》,女声合唱《那一年的春风》《裙摆摆》(表演唱),二部合唱《走过红树林》《赶歌圩》《生日祝福》《鱼尾裙》《追梦的萤火虫》《春雨尼呀呢》《向世界走来》(通俗领唱、合唱),三部合唱《情飞壮乡》《歌声里的中国》《你是青春的旗》《满满的幸福》《仰望星空》,混声四部合唱《星星伴月亮》《海耕谣》《夫妻船·小康船》《一山一石一丰碑》(桂北民谣)《春天的阳光》(独唱 四声部伴唱)以及男女声对唱《请月亮》、小组唱《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无伴奏混声合唱《老友》等。《海耕谣》《追梦的萤火虫》《仰望星空》等合唱歌曲八六拍的使用,是广西民歌《云飞天不动》编配的继承与发展,多首作品成为合唱舞台的新选。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八桂歌典》一典在手,边行边吟,想唱就唱,更加激发“千人唱万人和,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的八桂歌海新潮。这些新歌走向全国引发关注,在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举办的庆祝建党百年“各族儿女心向党”,中宣部“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中国音协“听见中国听见你”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中国音协“百年百首”全国优秀新创歌曲、全国优秀“战疫”歌曲、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唱响百年”爱国主义原创歌曲征集等活动中入选数量占比之高,形成当前中国原创歌曲的“广西现象”。
《八桂歌典》(四)是广西老、中、青三代词曲作家的集体亮相。三四十年代出生的老一辈词曲作家“传帮带”,50后至70后的词曲作家,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加速前进成为中坚力量,80后、90后的青年才俊们,如初生牛犊,特别是新文艺群体中的赵羽、罗龙等,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力量,势力未来可期。新世纪以来,广西作曲家逐步完成了新老衔接,特别是中青年作曲家傅滔、莫军生、何镇国、曾令荣、利宇翔、刘艺、马辛意、小苹果、刘长武、姚斌、许谦等除了作曲,他们的编曲与制作使歌曲跃出纸面,有小样、伴奏可循,大大提高了歌曲的“成活率”。特别是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的领导和扶持下,广西音协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多次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采风、创作、征集歌曲等活动,同时加强音乐理论和评论工作,反过来促进创作的繁荣,使新歌变为优质音像在广西广播电视台及各类媒体平台传播开来。并通过广西音乐舞蹈大赛、南宁国际民歌节、广西新民歌大会、中越歌曲演唱大赛、“中国—东盟音乐周”新作品音乐会等活动,让新歌在八桂大地飞起来,行进在新时代南国乐坛的征程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著名词作家张名河在《八桂歌典》(四)序中写道:“你、我、他——我们是一滴、一滴、一滴水,只有投入海中,才不会干枯。”作为歌海中的一滴水,我们要力求创作新作品,表演真实力,塑造好形象,提升高品质,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贡献智慧和力量,让这一片海掀起更多美丽的浪花,推动更加绚丽的潮流,从漓江到花山,从桂西山寨到北部湾畔,从祖国南疆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作者简介:李君,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西音乐家协会会员,广西音乐文学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