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3上一版  下一版4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2022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本报记者 莫蓓蓓 通讯员 郭亚奇
▲2021年,自治区民宗委与广西民族大学签订“共建语言博物馆、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仪式现场。
 

①2020年,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环江下南村开展语保工作。

②2020年,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项目隆林壮语课题组到隆林者浪乡调查。

③调研人员对京语进行摄录工作。

语言除了具有交际沟通的价值之外,还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传递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经验,还是情感的寄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既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是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遵循。

广西壮族自治区世居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除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民族语言丰富多样。然而,目前广西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土语正面临着衰退、弱化,并逐步走向濒危甚至消失的态势。一种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一种认识世界模式的丧失,也是语言生态多样性、文化多元化格局的缺失。

为了对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所承载的优秀文化加以保护,使其得以传承,广西民语委、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民委有关文件精神,自2017年起组织开展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调查各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的概况、语音、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等,形式包括文字、音标、音频、视频、照片等。

至今,该项目投入资金约1050万元,超过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30多个专家团队、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130多位发音人参与。在全区范围内调查、记录和整理了广西少数民族语言67个调查点的原始文本约600万字,音视频数据约420560 条,其中音频数据210280条,视频数据210280条。在已调查完成的67个语言点中涉及侗台语族46个、苗瑶语族18个、藏缅语族3个,包括60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和7个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调查范围涵盖了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的方言及土语,基本实现广西所有世居少数民族语言全覆盖,初步建成了汇聚调查资源的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数据平台。

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掌握了大量广西少数民族语言原始语料,探索出符合广西特点的方言土语保护措施,积累了社会化参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语保人”。广西实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规模和成效都走在全国前列,得到国家语言资源保护中心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有20个语言点保护项目被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列为年度重点委托项目。

为在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广西世居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021年,自治区民宗委启动“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典藏”工作,由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具体实施。通过语言事实记录、录音、摄像、照相等多种手段,对调查点范围内的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等9个大类共800多个调查条目进行记录说明、视频摄录、拍照。该项工作是对广西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现象采取更全面深入地抢救性调查记录和保存保护,所收录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图文和音视频并茂,全方位展示广西世居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目前共有环江毛南语、金秀瑶族勉语、武鸣壮语、隆林彝语、融水苗语、罗城仫佬语和宁明壮语7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典藏项目正在实施。

根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规划(2021-2025年)》要求 ,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将对之前在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中收集的语料开展科学系统地整理加工和开发应用。

一是逐年出版《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语丛书》《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典藏丛书》。

二是对历年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成果进行加工制作,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通过主流媒体网站和微信、抖音、B站等媒体渠道进行展示。

三是与高校共建语言博物馆、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传承中心。通过语言保护成果展示、语言数字信息加工展示、语言文化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线上数字博物馆建设、可复制展馆推广等工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发挥语言博物馆和保护传承中心平台作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形成包括广西语言文化资源调查采集、整理研究、教育传承、展示宣传、应用开发、人才培养等一整套有广西特色的民族语言文化科学保护传承工作的新模式,创新民族语言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形式,打造工作品牌。

四是完善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数据库,为语言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原始资料。将建设以词条库、音频库、语素库、特征库为核心子库,以音系库、声学库、音位库、对应库为基本子库,以话语库、视频库、图片库、关系字库等作为扩展子库的总体框架,通过采集广西各地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进行科学整理、加工,长期保存,提升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广大语言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第一手资料,为语言研究、应用、传承提供服务。

新征程要有新姿态,新使命要有新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强调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全区民族语文工作者将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坚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保护和服务中,做好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全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助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贡献力量。

本版图片由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提供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